担当“国之重任”,重振辽宁雄风

2024-06-25 20:44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李婧

辽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14.8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绵延1300多公里的辽河水,抚育了4300万辽宁儿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宽广辽阔的地域文明,造就了辽宁人友善豁达、豪爽大气的宽厚性格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开放胸怀。

翻开辽宁的历史,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辽宁在新中国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创造了1000多个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枚导弹,第一艘万吨轮船,第一台机床等在这里诞生。

辽宁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装备,输送了大批人才和技术,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辽宁全省上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表示,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省委提出打造新时代“六地”的目标定位,努力把辽宁打造成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坚持把打造这“六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重振“共和国长子”雄风,让老工业基地再创辉煌。

今天的辽宁,令人刮目相看。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还记得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表演吗?24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着“冰屏”与24名轮滑演员,配合地面投影不断变幻曼妙舞姿,惊艳世界,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

这就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杰作,公司以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核心,坚持自主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全体系支撑,产品已累计出口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4000余家国际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

近年来,辽宁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驱动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优化政策体系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作为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集聚了662家规上工业企业,拥有国内最全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品线,成为引领重点行业创新发展、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重要力量。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首次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成立于2011年的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牢牢扭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紧盯行业领域的国际前沿技术,不断突破解决了多项“卡脖子”问题。其核心产品从2000万像素全球最小前置镜头到2亿高像素防抖马达产品全系列覆盖,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与全面国产替代,客户涵盖华为、荣耀、小米、OPPO、Lenovo等国内知名手机品牌,全面承接了国内各手机品牌摄像头马达国产替代的90%订单,是行业的“隐形冠军”。

盘锦市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是辽宁省首批省级中试基地和首家辽宁省典型示范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以解决精细化工领域先进技术成果中试难题为导向,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全力推进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建设,打通了“小试—中试—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中试基地全力打造“立足盘锦、面向辽宁、辐射东北、服务全国”的国家级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努力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达尔文死海”。

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的思山岭铁矿是亚洲第一超深超大型铁矿,如今在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建设“智慧矿山”,采矿作业实现有人巡视、无人值守,生产作业实现自主运行、远程遥控;选矿作业达到“黑灯工厂”的运作模式,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了生产安全。

东方测控在全球设计、实施了400多个大型选矿自动化项目,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公司董事长包良清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的选矿智能控制系统、在线元素分析仪、智能矿山产品等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是业内公认的全国智能矿山建设领军企业。东方测控未来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贡献。”

辽宁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驱动。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杨辉向记者介绍,辽宁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总目标,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把辽宁科教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的胜势,以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铸好“大国重器”,扛牢“五大安全”

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辽宁拥有一批事关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不仅是第一艘国产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等“大国重器”的诞生地,在高端装备、新能源、集成电路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国和一号”屏蔽电机主泵、“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等一大批大国重器也在辽宁相继问世。

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一个船坞内,记者看到正在建造的首艘大型LNG运输船,该船货舱总舱容17.5万立方米,一次满载运输量能满足整个大连市一个半月的使用需求,是世界上最主流的船型,可以停靠全球绝大多数的大型LNG岸站,具有极佳的适港性和船岸兼容性。

航空母舰、大型LNG运输船、豪华邮轮被称为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这座大坞已经见证了我国的第一艘航母和第一艘国产航母的诞生,大型LNG运输船是其孕育的第二颗明珠。

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型离心压缩机、大型往复式压缩机、大型泵以及工业汽轮机等被誉为“工业心脏”的高端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业务。企业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安全,国内没有备份、不可替代,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国家砝码”“大国重器”。

辽宁拥有众多优势战略资源,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在东北振兴中举足轻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28日于沈阳召开的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和2023年9月7日在哈尔滨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都赋予东北、辽宁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重要使命,强调要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在辽宁营口港记者看到,为保证“北粮南运”的通畅,港口建设了专门运输粮食的粮食码头。东北地区产粮占全国1/5以上,调出量占1/3以上,为确保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做出很大贡献。然而“北粮南运”最大的瓶颈就是运输难题,特别是一到新粮上市,作为是距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最近的出海口,大量粮食运到营口港。为此营口港挖潜扩容,增加港口中转库房储存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辽港控股(营口)有限公司粮食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树军告诉记者,港口将不断完善集疏运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构建一个良好的粮食贸易环境,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细致高效的工作去服务“北粮南运”国家战略,确保南北粮食大通道的顺畅。

在大连自贸区氢能产业园,洺源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全新打造了产业化中心,将于2024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投用后具备3万套发动机/年的产能,和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20万小时/年的验证能力。大连市的氢能产业初具规模,培育了新源动力、洺源科技、大连天丰等一批本土企业,引进了格罗夫等造车新势力,谋划实施了招商局太平湾新能源产业园、自贸区氢能产业园、检验检测集检测科技园等一批重点项目。

作为辽宁首家制造业“独角兽”企业,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短短几年,微控高速磁悬浮飞轮储能产品已在全球部署量近4000台,具备长寿命、高可靠性、低功耗等优势。

沈阳市围绕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抓住新型储能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风光氢”多能互补发展,打造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储能之都”。

铁尾矿上种上了水稻,记者在鞍钢矿山生态园内的铁尾矿土壤化利用及盐碱地改良鞍山实验基地内,看到试验田中种上了绿油油的水稻。鞍钢矿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经过近10年的探索实践,鞍钢矿业公司在利用铁尾矿改良盐碱地方面形成了突出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建立了行业领先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和标准体系。

多年来,鞍钢矿业公司坚持实施绿色矿山建设总体规划和恢复治理规划,有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对鞍山市及辽阳市弓长岭地区的9座矿山进行系统性生态修复,累计治理面积478.23公顷。

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上,辽宁具备明显的优势和坚实的基础。一个个维护“五大安全”的生动实践,诠释了全省上下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以更大担当和作为,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辽宁擘画的全面振兴蓝图变为现实。

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光伏板已经成为中国出口的“新三样”之一,殊不知光伏企业所用的生产线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名不见经传的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光伏组件设备的30%由它家生产。这家生产光伏电池装备的“小巨人”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端智能装备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在光伏高效电池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产品备受国际市场青睐。

同处营口的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超薄“薄膜”新材料产品的厚度4.5微米,还不到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却具备厚度均匀性好、平整度高、强度大,以及热转印效果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包装、医疗、建筑等领域。

公司集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布局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和锂电池隔膜四大种类业务图景,各项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康辉公司总经理刘建向记者介绍,公司瞄准国家产业升级需要和高端新材料“卡脖子”领域突破瓶颈,超薄薄膜等多项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国产替代。

历时10年,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二代长效促红素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临床结果证实二代促红素实现了长效作用,将每周三次的治疗周期延长为每两周一次。目前三生制药在研品种28个,近一半属国家1类新药。

三生制药正在沈阳投资建设北方药谷德生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旨在发展以现代生物药产业化为龙头,集生物制药、精准治疗、生物制药原材料、生物技术药物孵化器和高端生物工程装备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形式的五大基地,成为整个北方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重镇。

今年以来辽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聚焦15项重大工程,优化全省储备项目库、建设项目库、重点项目库和若干重点项目清单,全省建设项目数量增长11.3%,其中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分别增长12.4%和21.5%。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新优势加速集聚。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5.2%和14%,投资占比分别提高3.2个和2个百分点;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增势明显。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2.8%,高于全国22.5个百分点。

辽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集成电路装备、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新能源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立由省领导牵头、省直部门推进的工作机制,集群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一季度,集群规模约1660亿元。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工业机器人增长8.5%,集成电路装备增长31%,新能源汽车增长46.5%。

全省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持续增长。2022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212.2亿元,同比增长7.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7%,占比持续提高。2023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0%)3.8个百分点。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母久深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抓落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蓄势增能,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