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其善者而从之——放开了喝四杯!”
“后生可畏——年轻人都喝起来!”
前半句畅读论语,后半句畅快祝酒
这种玩法好city啊😎
快来从这件文物身上学一手↓
千年前的高规格酒令筹、酒令筹筒
唐代,某日
一桌人正饮着酒
有一金龟前来助兴
它昂首远视,背部隆起
奋力地爬了过来
来就来,还带了个伴手礼
只见它驮着一根“金蜡烛”
外部饰有卷草纹、流云纹等华丽纹饰
顶钮饰莲花,酷似烛芯火焰
你问:龟兄,此为何物?
它答:
唐代宴宾饮酒,往往行令助兴
行令时用的筹码叫酒令筹
用于记录杯数或下发行酒令
而酒令筹筒
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装酒令筹的筒子
△总台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画面
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筹筒
由龟座和圆柱形筒两部分组成
通体银质鎏金,华美无比
筒子上刻有“论语玉烛”四字
其中“玉烛”二字出自《尔雅·释天》
“四气和谓之玉烛”
意为看见了玉烛
就仿佛看见了惠风和畅,太平盛世
与这筒子一同出土的
还有50根酒令筹
每枚正面刻行体文字
文字内涂金
这套金银器
采用捶揲、錾刻、鎏金等工艺制作
可谓唐代top级别的工艺品
究竟怎么行令?
孔夫子来“劝酒”咯
行酒令中的筹令
是一种新兴于唐代的酒令形式
特点是以筹宣令,以筹司饮
即以抽签的方式决定
谁喝、怎么喝、喝多少
这边先来举几个例子🌰
看了你估计得说
没点文化喝酒都尴尬
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
抽此筹者,放开量喝四大杯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
抽中此筹,在座的本轮都不用喝
乘坐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衣
在座的谁穿得最华贵,罚一大杯
……
这些例子都出自
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筹
每句上半段选自《论语》
下半段则是酒令的具体内容与规定
饮酒对象有32种,如“主人”“少年”“大户”,“大户”即有酒量的人,等等。
饮酒形式有饮、劝、处、放四种。“饮”,为自斟,有自饮、自酌、请人伴等;“劝”,为敬酒,有任劝、任劝两人、劝主人等;“处”,为罚酒,有来迟处、少年处、多语处、好争令处等;“放”,即无须饮酒,重新下筹。
饮酒数量分为:意到、五分(半杯)、七分(大半杯)、十分(满杯)之说,最多是四十分(四杯)。
“论语”酒令筹的发现
弥补了唐代酒令资料散佚的缺陷
为研究唐代酒文化
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孔子为何跑来“劝酒”?
酒令筹中《论语》的选句用意
与酒令术语的内涵,连环相释
人们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
接受着《论语》的熏染
这正是唐人普及《论语》 的一种形式
此外
由于唐代科举考试多依“四书五经”为据
士子们对于“四书”之一的《论语》
自然百读不厌、烂熟于心
对于酒席间“论语”酒令筹的
使用方式、文句内涵
也能理解准确、心领神会
酒文化中的人文色彩因此更为浓厚
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与思想史价值
学会了的话
快和古人一起隔空对饮吧!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