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是实现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近年来,陕西省三原县打出了“寻家规、立家训,塑家风、育新人”组合拳,传承好家规,挖掘好家训,培树好家风,成为全县文化振兴新风尚。
坚持思想引领方向
近年来,三原县健全完善“以党建为核心、政治为引领、自治为基础、德治为先导”的乡村治理模式,坚持“把方向、多支持、重推行”。明思路、定举措。确定“抓家风带民风育新人”的思路,实施传统家规家训“去糟粕、存精华、补不足”,成立全县家风建设领导小组,确保措施得力。强指导、指方向。在全县10个镇(街)141个行政村挖掘先进典型、完善家规家训,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免费印制、书写、装裱家规家训,全方位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树典型、作示范。把先进典型“立”起来,让先进典型“活”起来,三原县陂西镇蔡王村有“七大姓氏”,百年家风代代传承,是远近闻名的家训村。市县两级先后20余次到该村指导家风建设工作,2019年在陂西镇蔡王村建成三原家风馆以来,县电视台宣传好人好事50多件,累计接待省市县参观学习500余场次,蔡王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森林村庄”和省级“敬老村”“生态村”等荣誉,成为三原对外展示的靓丽名片。
突出个体特色培育
三原县注重在家风传承中构建“家国一体”价值认同,突出家庭小单元,发挥家庭微作用,让广大家庭学习家风、领悟家风、弘扬家风。紧扣“挖”字传美德。组织141个行政村寻家规、亮家训、晒家风,每村搜集老家规家训均在100条以上,坚持去垢存精,继承优良传统,发挥德润人心、道御民风、泽及后世的作用。突出“新”字显特色。以户族为单位,结合时代发展,修改补充家规家训,体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整体性与多样性的协调,成为指导日常行为的规范。注重“实”字易践行。坚持“寻、议、定、行”四步法,组织村干部、“五老”和户族长帮助群众定家规、立家训、塑家风,形成一大批体现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的家规家训,如“爱党卫国”“持家要俭、治家要勤”“重德守法”“借平还满”“嫂聪姑敬”等。
强化践行文明行为
三原县注重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综合优势,实施家庭文明创建、家庭教育支持、善美家风传承三大工程,以家教化,以人践行。重家教,潜移默化。号召户族长辈、户主日常生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示范;利用传家老物件、老人生日、先祖纪念日讲家规家训家风和家族故事,用情感人、以德育人。强载体,助力推行。开展“寻家规、亮家训、晒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结合环境卫生整治、公益事业和《村规民约》等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台,让青少年在具体事务中践行和提升个人素养。树新风,身体力行。开展“青年好媳妇”“好孝子”“幸福小两口”评选活动,增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性。鲁桥镇东里西村雷国平家庭2016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陂西镇蔡王村高鹏云家庭被全国妇联、省妇联、县妇联分别授予“五好文明家庭”。
下一步,三原县将依托人文历史、名人故事、特色小吃、非遗手工开发文创产品,深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书法文化精深内涵,将其融入农村文化建设中,让村民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和积极性,共同推动文明美丽乡村建设。
作者:侯彬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