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三合村:“党建+”兴产业育人才促治理

2024-07-19 13:43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唐中慧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迎面所见是朝鲜族气息浓郁的民居和小桥流水的乡村景观。三合村位于乌兰浩特市东郊南部,洮儿河、归流河、阿木古郎河交汇处,是绿色水稻种植基地。近年来,三合村采取“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利用袁隆平水稻科技工作站的优质资源,开展科技示范,为农户提供产前分析、农资供应、农技指导、种植方案制定等服务,提高农户种植技术,发掘三合村大米品种的独特性。与此同时,全村按照统一品种、耕种、管理、收割、加工、宣传、销售的“七统一”种植管理模式,让三合村绿色健康米的质量越来越有保证。

乡村发展关键在于带头人队伍。三合村党支部结合“四乡工程”“兴安英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等方案,挖掘本土资源,持续做好乡土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以“平台构建+人才孵化”为主线,探索“党建+产业+人才”发展模式,定期组织培训,不断培育嘎查村党支部后备力量,现有乡土人才孵化中心成员4名、盟级“晓景计划”带头人1名。村党支部还注重培养电商直播销售人才,将三合村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直播进行销售,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影响力,现已培养电商直播销售人才10余名。人才队伍焕发生机,推动着三合村不断向前发展。

在种植业发展起来的同时,三合村通过“党建+农业+旅游”的方式,由村集体和内蒙古森发林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运营,以三合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点,以朝鲜族特色民俗馆、水稻故事馆为载体,深入挖掘特色民俗文化,发展民俗风情步行街、特色餐饮等项目,全面发展三合村旅游业。

在党建引领下,如今的三合村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群众生活和谐美满。三合村生活着汉族、朝鲜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回族6个民族的村民。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党员家庭挂牌亮户、党员评星定级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三合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作用,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与水平,有序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强化“互联网+党建”理念,实行“包村联户服务到人”工作法,建立网格化治理微信群,及时发现、反馈、解决网格内事项,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近年来,三合村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