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智能“海上牧场”引领绿色养殖新风尚

2024-08-10 16:24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暴佳然

迎着微咸的海风,搭乘接驳艇向福建连江定海湾进发,在离岸五海里的地方隐约出现一个海上“巨无霸”。它的底部与多个网箱相连,海面上娱乐设施一应俱全,顶部还有光伏面板产出清洁能源,它便是福建省首个深海智慧渔旅平台“闽投一号”。

这里既是大黄鱼的“深海别墅”,也是游客的“世外桃源”。据了解,“闽投一号”总长92米、宽36米、高27米,采用海工平台半潜式结构设计,分为水下养殖区和水上休闲区,养殖水体约6.2万立方米,甲板可活动面积3000多平方米,具有智慧渔业、深海养殖、产研基地、休闲渔旅四大功能,年产优质大黄鱼600吨,年产值1亿元左右。

“我们采用深海开放养殖模式,创造出接近野生环境的生态养殖空间,让每条大黄鱼都能享受充足的水流和广阔的活动范围,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鱼类的生长发育。”“闵投一号”运营总负责人许航揭秘了这里养殖的大黄鱼口感和颜值俱佳的原因。“闽投一号”所在海域,不仅是野生大黄鱼的天然洄游地,还是咸淡水交汇之处,湾内风平浪静、水速平缓,海湾外浪高、海深、水流急、饵料丰富。经过大风大浪锤炼后的大黄鱼活力迸发,化身一尾尾“搏击鱼”“战斗鱼”,使其肉质更加紧实,营养更加丰富。

平台不仅为大黄鱼建造了“深海泳池”,更贴心地为其配备了智能管家。在“闽投一号”智慧海洋渔业管理平台上,包含智慧养殖、智慧安防、智慧文旅、设备集控等模块,通过构建AI智能模型双目视觉算法等,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和对养殖区的全方位监管。一方面实时收集关于水质、水温、盐度、海流等海洋环境数据,另一方面进行鱼类体长及体重测算、鱼苗生长周期预测以及网衣智能机器人清洗周期等预测算法,确保其生长健康及环境舒适,实现科学牧渔,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深海蛋白的多样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生态养殖方面“闵投一号”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平台采用全套可再生能源转化供电系统,以太阳能、波浪能双清洁能源为主要动力,可为平台生产生活、休闲旅游提供不间断电源,解决传统海上渔船发电功率小、污染大等问题。同时还配备了污水处理舱,净化后的污水由排污船运上岸处理,真正做到了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各环节。

目前,福建省东山、惠安、秀屿、霞浦等地的养殖装备建造工作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年内可实现4台套的交付运营。首批装备建造完成后将在福建沿海形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沿海联动”的靓丽风景线,推动水产养殖向深海、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 朱梦莹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