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福建永定:“矿区蝶变”带飞的美丽乡村

2024-08-11 17:02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刘婉茹

宽敞明亮的智能温室内,蝴蝶兰花开正艳,如蝶舞翩跹,白如璞玉,粉似朝霞……8月9日下午,走进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潭镇枫林村蝴蝶兰基地,花农们正忙着将各色蝴蝶兰成品花裁剪、处理、装箱,准备打包发往国内各地。

“七夕节前,我们的蝴蝶兰销量迎来又一个高峰,每天有100多个订单,早上才装了一车发往省外。”万花园林公司总经理谢凡生拿出手机,把一串串每日订单展示给记者。在蝴蝶兰基地随处走走,新建的智能温室大棚里干净明亮,“蝶恋花”露营基地的茵茵草地上清风徐来,基地四周的连绵青山生机盎然。

因矿而兴,也因矿而困。作为永定最大的矿产资源村之一龙潭镇枫林村,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早早跻身“亿元村”的行列,然而处处是满目疮痍的山头,遍布大大小小的煤矿,运煤卡车裹挟着粉尘漫天飞舞,“黑旋风”过处让人灰头土脸。随着经济转型,作为福建省重点矿区的永定,大量煤矿关停,留给当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裸露等生态后遗症。煤矸石顺坡堆放、挖损形成的高陡边坡导致出现地质安全隐患和废弃煤矸石压占土地等问题。

下大决心解决“矿区后遗症”,这片“黑山墨水”开启了蝶变成青山绿水的重生之路。2012年起,永定开始探索矿山综合整治,并进行了多项尝试——关闭取缔无证矿山,整合重组持证矿山,明确“谁开采,谁治理”原则。2022年6月,永定通过竞争性评审,以排名第一的成绩成功入选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全国首批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并获得中央补助资金3亿元。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重要内容。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永定采取“削坡减载+建排水系统+平整耕地+回填覆土+绿化”等工程措施,可实现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177公顷,盘活利用土地面积636公顷,修复后的矿山被用来种植水稻、花卉、油茶等,曾经的“煤山”逐渐变成“美山”。

绿水青山有了,金山银山如何创造?2016年,在外10多年的枫林村村民严炳成,带着女婿谢凡生回乡,创办了万花园林公司,专注培育蝴蝶兰。“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建成了面积达4.6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花卉大棚,年产蝴蝶兰1400万株,年产值超过1.2亿元。”谢凡生说,一间间蝴蝶兰温室就建在矿山修复点上,这里已成为集蝴蝶兰展览、培育、电商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美丽乡村有了美丽产业,不少村民过上了家门口上班的日子。“我是这里的固定工,每天工作8小时,大部分时间在恒温大棚里工作,少了日晒雨淋,每个月到手3500多元,还能就近照顾家里的两个小孩,十分方便。”万花园林的员工余红说。

为延伸蝴蝶兰产业链,更好地联农带富。龙潭镇采取筑巢引凤的方式,吸引外地客商入驻已初具规模的500亩蝴蝶兰产业园;各村通过村企共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蝴蝶兰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有8个村在产业园共建蝴蝶兰智能温室,村集体增收近100万元;300多名群众在蝴蝶兰企业直接就业,近2000人在产业链就业,年人均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年增加收入近9000万元。

“我们按照‘全镇即园区’的理念,将各村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建立蝴蝶兰规模化、标准化的花卉种植生产基地。”永定区龙潭镇党委书记吴才开说,还将规划建设 “一园一路一河一街一展厅一步道”,早日建成全国闻名的蝴蝶兰文化旅游小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霍子晨 见习记者 陈章群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