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福城街道夸西村委会,千亩红薯地郁郁葱葱,红薯蔓已有尺把高。“今天天气好,趁没下雨把地里的杂草拔一下。”夸西村委会箐脚村小组副村长师文林正在自家红薯地里忙活。
夸西村是弥勒市脱贫村之一。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福城街道结合夸西村委会土质、光热、气候等资源条件,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夸西村的千亩红薯地。姚春 摄
过去,夸西村委会的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土地分散,耕作方式传统,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帮扶下,夸西村委会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2024年,夸西村委会红薯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十亩扩大至2000余亩,预计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以上,按照当前市场价格,产值颇为可观。“以前,我们夸西村委会的传统种植经济作物仅有烤烟和玉米,收入来源单一。现在种红薯的村民越来越多,种植面积最多的王志良家就种了300多亩。”从师文林的话中听得出,红薯种植已经受到夸西村村民的认可。
红薯种植作为“短平快”的产业,能够在短期内为农户带来收益,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为夸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师文林正在红薯地里忙活。姚春 摄
据了解,夸西村委会2000余亩红薯不仅可实现2800余万元的年产值,还为当地村民创造了数十个就业岗位,在红薯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目前,已带动周边60余户村民就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今年我们开始尝试按订单种植红薯的模式,由村‘两委’和党员带头,积累经验后再向村民推广订单种植。”师文林说,将来,夸西村将不断推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依托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继续壮大红薯产业,同时尝试甘蔗种植,逐步探索出富有特色的“甜蜜”致富路。
作者:姚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