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长江中下游“一种两收”再生稻种植的重点区域。眼下,湖北再生稻头季收割已近尾声,喜获丰收佳讯不断。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成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黄见良介绍,相较一季中稻,再生稻亩增产300公斤至350公斤,增产增收效应明显。近年来,湖北省机收再生稻推广面积稳中有升。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湖北再生稻头季产量十分喜人,总体预计同比增长10%左右,部分高产地区头季产量达到亩产800公斤。
立秋过后,湖北荆州市70多万亩再生稻田陆续进入成熟期。在洪湖市沙口镇示范区,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农艺师卢建新介绍,两季总体目标是亩产1000公斤,目前实测头季干谷亩产已达656公斤。今年第一季收割时间比往年要早,也为第二季水稻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虽然今年梅雨季的降水量较往年偏多,对再生稻的早期生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通过农技人员和生产主体的不懈努力,将灾害损失已降至最低,对产量未造成太大的损失。
8月上旬,荆门市沙洋县、京山市再生稻示范田迎来头茬丰收,经现场测产验收,两地头季亩均产量分别为675.7公斤、680.3公斤,高产品种亩产达到704.7公斤,比荆门全市水稻亩均单产高出了近两成。荆门钟祥市银泉硒谷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伍安兵说,通过采取“稻-再-鸭”种养模式,既提高大米品质,又减少了农药投入。
在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官湖村百亩再生稻示范田进行的测产验收中,专家组认为,该示范区头季稻长势旺盛、整齐均衡、结实率高,无明显病虫危害,无倒伏,技术措施到位。在测产田块中,实割面积1099.1平方米,收获毛谷1625.0公斤,经测定含杂率和水分,去杂后折合干谷亩产量为823.3公斤。
孝感应城市杨河镇杨河社区种植大户艾龙辉说,他今年在高标准农田上种了127亩再生稻,头季稻亩产可达800公斤,预计全年可实现亩产超吨粮,明年将再增加一部分再生稻种植面积。
在黄冈市团风县黄进河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邀请相关专家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流域再生稻产能提升和优质高效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中的课题“再生稻品种鉴选”进行机收测产,结果显示:新品种“亚两优美香新占”头季实测亩产751.8公斤。湖北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表示,要抢抓晴好天气,抓紧收割头茬再生稻,确保颗粒归仓;头茬收割后,要加强水肥管理,避免田间长期高湿,做好病虫害预防,确保第二季早生快发、稳产增产。
近年来,湖北有序应用再生稻新技术,大力推广再生稻适宜品种,积极应用秧荪1号等再生稻专用品种,引导推广“稻-再-鸭”等复合高效种养模式,定向示范机收再生稻合理增密增穗技术,大面积示范区连续3年两季亩产1000公斤以上,基本实现了产量品质效益协同提升。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再生稻项目首席专家彭少兵教授表示,与传统人工收获相比,再生稻头季机收碾压后影响第二季产量等问题需要解决。现在通过全国相关科研人员协同攻关,从品种筛选、栽培管理、机械设备等方面进行改进,使头季机收碾压损失大幅减少,该配套技术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正是构建了一系列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现在全国机收再生稻面积逐年增加,为我国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