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对于西藏人民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含义。“萝卜、土豆、白菜”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被冠以“老三样”,承载着一代乃至两代人刻入骨子里的记忆;乃至如今,逢年过节、聚会林卡,餐桌上除了青稞酒、酥油茶、牛羊肉外,必不可少的还有藏式煮土豆;农牧民们下田劳作,常常会用高压锅蒸煮好土豆,撒上些许盐巴、藏茴香等,甘香糯软,田间地头也可品尝美味;大街小巷、市井烟火中随处可见炸土豆、土豆包子、牦牛肉炖土豆等藏式土豆美食。
艾玛乡土豆田。
土豆在西藏已是一种文化,深深地融入西藏人民生产生活中。
奔涌的雅鲁藏布江孕育滋养着雪域大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群山环绕中一片河谷地带豁然展开,极目远眺,绿油油土豆叶顶着“银花金蕊”的土豆花,沐浴着阳光随风舒展,与远处黛黛青山相连,这就是海拔3830米南木林县艾玛乡的土豆美景,享誉盛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艾玛土豆”的诞生地。
农牧民增收的“金豆豆”
七八月的艾玛乡,在希望的田野里,处处可见农牧民们在田间忙碌的身影,脸上满是喜悦之色,早熟土豆迎来了丰收。
夏嘎村村民措赤今年已是50岁出头,随着收获机驶过,一颗颗个大、皮薄、色鲜、憨圆的土豆露出了土壤,措赤一家正忙着捡拾、装袋,准备装车。指着堆在田埂的一袋袋土豆,措赤说“今天收了八分地,装了77袋,下午就要送到定日县去,这是别人早就订好了的,每斤两块五,今天这些有1万元的收入了”。措赤家一直在种土豆,从他记事时就吃自家的土豆,如今55亩土地,有近一半在种土豆。据他回忆,之前都是用自留种,老方法种植,脱毒什么的都不懂,种出来的土豆个头小、产量低、品相也不行。现在除了自家留着吃的,剩下全部都卖出去,虽然要掏钱买种薯,但产量、品质上去了,收益自然而然也高了。
艾玛土豆开花。
正在闲聊间,措赤掂来高压锅,打开锅盖仍冒着热气的一锅土豆甘香扑鼻,“来尝一尝我们家自己的土豆,味道很不错,这个时候也就这几年才能吃上本地的新鲜土豆”措赤热情地招呼道。今年他种了8亩早熟品种土豆,价格最高的卖到5元钱一斤,8亩地总体算下来就有近7万元的收入。而在8月份土豆收获之后,还可复种一季燕麦草,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自2021年开始试验推广早熟品种,今年全县已经有2000多亩种植面积,早熟+复种既解决季节性市场问题,也促进了土豆种植的增收,复种每亩能达到12000元的产值,大面积种植仍以晚熟土豆为主,采取一年土豆、一年饲草的轮作方式,既减少病虫害,也保持土地肥力,单产也有显著提高”南木林县农业农村局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米玛顿珠介绍道。早熟+复种,晚熟+轮作转变了“艾玛土豆”的种植方式,促进了增产增收。当然,良法还必须配良种。
高原人种高原土豆
一方水土育一方百姓,一方水土种一方作物。紧邻雅鲁藏布江,湘河横穿全域,土壤砂性高,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宜耕,有机质含量高,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独特的“艾玛土豆”。
“‘艾玛土豆’种植单产高、个大、皮薄、味好、含淀粉量高,这是西藏公认的老牌子好土豆,但也正是种植时间长,传统种植方式、科技支撑不足,出现了品种退化”在南木林县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负责人唐廷强一边察看马铃薯原原种长势,一边介绍。
品种退化、影响品质,导致品牌淡化。如何转变,当认识到品质的背后是品种,品种的背后是科技时,南木林县以种子振兴为突破口,原种保护和品种引进并重,在2021年投入2391万元,建成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进行原品种脱毒复壮、育种供种、新品种繁育、机械化推广、种植技术指导培训等。
“这是引进的陇薯10号,从脱毒苗培育到原原种收获都是在扩繁基地,通过引进—驯化—繁育—推广,目前大田种植产量能达到6000斤以上” 指着展示台上一粒粒拇指盖大小的马铃薯原原种,唐廷强说。引进品种商品率高、本地品种口感好,在引进品种的同时,艾玛当地农家马铃薯种质资源“艾玛1号”“艾玛2号”选育成功,并在今年进行脱毒育苗20万株,自治区农科院培育出的“藏农薯1号”也已在这里进行大田推广。
有了种薯扩繁基地就有了优良种薯保障,在今年基地预计产出原原种240万粒、原种1350吨,可为6000亩种薯田供种。基地做示范、良种到大田,种植观念模式不断转变,商品率和产量双提升,据介绍,在基地技术指导和示范带动下,种植户近年来亩均增收近500元。
紧邻扩繁基地,是一大片马铃薯试验田,参差不齐的种着372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土豆品系,在海拔近4000米的多角乡,高原土豆品种驯化在这里萌发,这是一场耐心和决心的比拼,看长势、观性状、测水肥、比产量,最后还有营养成分检测分析。按照唐廷强的想法,第一年能够保留10个品种,争取最少5年能够筛选出一两个适宜品种,真正让“高原人种高原土豆、高原人吃高原土豆”。
打造高原 “土豆之乡”
半个多世纪的可考种植历史,成就了“艾玛土豆”的名片,不仅日喀则市农牧民喜食,远至阿里地区、昌都市也来这里购买种薯,“土豆之乡”实至名归。
一组数据说明“艾玛土豆”在西藏的分量:2024年南木林县马铃薯种植面积4.8万亩,占日喀则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6.3%,全县种植农民达到4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
早熟土豆收获。
从最初12亩种植面积,发展到如今4.8万亩,从艾玛乡一隅到如今6个乡跨乡联合、连片开发,从牛耕手刨到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南木林县也擦亮“艾玛土豆”名片,加快向高原“土豆之乡”迈进步伐。
2020年规划实施了万亩马铃薯示范基地;2021年建成800平方米马铃薯脱毒育苗联动温室和20座温室大棚,组建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到2023年建成1329亩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初步构建南木林县马铃薯种薯扩繁体系。
在年初《南木林县农业强县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出台,提出将马铃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把发展土豆经济作为湘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战略定位、主攻方向、重要路径,发力前端种薯育繁、中端鲜薯、后端精深加工建设,全力打造土豆之乡。在南木林县湘河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马铃薯产业化业已布局:总投资近千万元的马铃薯恒温储藏库已建设完成,解决反季节储藏销售难题;马铃薯种薯扩繁示范基地中组培中心、育苗温室已开工建设;马铃薯博物馆、创业孵化基地和引进培育加工企业也提上了日程……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鹏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