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社会 详情

为畜牧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浙江海宁推进兽用抗菌药减量化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朱海洋 陈震宇
  • 2024-08-27 14:16:04

一箱箱“绿色鸡蛋”,从浙江省海宁市丁桥镇海星村的“智慧牧场”运往全省各地超市和农贸市场;两个肉鸡质检平台平均以每天7万羽的量将优质肉鸡送往全国各地……最近几年,海宁当地禽蛋产品的销售火爆,究其原因,在于实行兽用抗菌药减量化,使畜禽产品更绿色、更无害、更健康,也为畜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然而,兽用抗菌药减量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初期,担忧的声音此起彼伏,不光是普通农户,许多养殖公司负责人也心存疑虑:抗菌药减量会不会导致产量下降很多?对此,海宁市畜牧兽医站副站长胡保丰进行了解答,强调了转变理念的重要性,“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必须加以控制,否则会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为鸡舍养殖环境。

理念的落实也有难点。比如,家禽养殖业存在不少农户散养的情况,如何确保养殖过程中抗生素使用按规定减量?海宁出了个妙招——实行“公司+农户”的饲养模式。海宁市畜牧兽医站站长王士杰介绍,当前,海宁有3家家禽养殖公司,对养殖户实施统一管理,实行“分片区”管理机制,鸡群倘若生病由“片区专管员”上门诊断、开具处方,农户凭处方去公司领药用药。严格的用药管理制度增加了动物群体精准治疗,同时也实现了用药数据的汇集。通过该模式,海宁实现了2023年兽用抗菌药减量超20%。

“减抗”过程中又如何确保精准用药?数字化管理手段起到大作用。在浙江群大畜牧养殖公司蛋业分公司,1.2万平方米的鸡舍内很少看到工人,TS链式喂料系统以每分钟12.5米的速度向笼舍投食,信息化养殖系统精准调节给饲量,智能环控系统自动调节舍内温湿度、通风量、光照等环境参数。通过这一套“智能+防控”双驱动,确保了用药的精准。

图为技术人员正在做检测实验。

除了“减抗”,减量化的另一条思路是“替抗”。“开发替抗产品是减量化工作的一大关键所在。”嘉兴立华畜禽有限公司疫控部主管王正学表示。在该公司的药品存放区,可以看到各类替抗产品——中兽药、噬菌体、肠道保健酸制剂等。

“从长远看,减量化一定是利大于弊的!”浙江群大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飞肯定地说。据介绍,为了应对减量化可能对生产效益产生的不利影响,该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展“植物提取物替代抗生素”“消化道微生态调控”等多项研究,从10万羽的示范基地看,用药成本反而节约了0.2元/羽。

图为鸡蛋分拣包装车间。

眼下,海宁的家禽产业正朝着集约化、基地化发展,助推下一步兽用抗菌药减量化。以正在建设的丁桥镇金扬现代化肉鸡养殖共富基地为例,设计产量可占全市肉鸡出栏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采用的肉鸡笼养模式,精准环控、自动清粪,建成后能够形成较强的示范作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实习生 陈震宇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