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3日在京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扶持优惠政策,加强向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倾斜,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发展养老服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制度更加完备,多元供给不断完善、支付保障不断加强、综合监管不断健全。报告表明,截至2023年底,全国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为87.18%,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养老床位32万余张,累计安排1.3万多套公租房免费用于养老服务。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40.4万个、床位823.0万张。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45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34亿,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63亿。
报告指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领域还存在着养老床位大量闲置,农村失能照护短板突出,发展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市场和社会力量介入意愿不强,农村失能老年人照护更加困难等问题。为此,必须紧紧抓住我国人口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前的重要窗口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失能老年人照护作为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着力重点,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予以大力推进。
报告要求,坚持整合照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失能照护能力为重点,健全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养老服务供需衔接、资源整合,推动失能老年人照护下沉到城乡社区及老年人家庭。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探索县域范围内农村失能老年人照护一揽子解决方案,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着重扩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照护服务供给。
报告提出,要坚持多元参与,完善失能照护社会支持系统。发展城乡助老志愿服务和互助养老,大力培育基层老年协会,因地制宜建设互助养老设施,继续探索养老服务时间储蓄机制,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失能、残疾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帮助。鼓励慈善公益力量支持和参与失能老年人照护。
报告强调,要坚持供需适配,多措并举加强照护队伍建设。针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实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村民和农村低龄老年人参与提供养老服务,吸引更多养老服务人才返乡入乡就业创业。
此外,报告还对养老服务系统建设、分层分类、科技支撑、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建议。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让每一位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秀萍 见习记者 唐中慧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