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仁发村: 黑土地上的“三农”新变

2024-09-14 15:29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杨晰然

从仁发村回来已半月有余,脑海中经常浮现起那些与我热情聊天的村民们的身影。农民是这个国家最为庞大、最为平凡却又最不普通的群体,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他们而设。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前能有机会与村民同吃同住,注定给我留下了独特体验与深刻记忆。

这期间,我先后在炕头上、村口旁、田地里等不同地点分别采访了张德军、刘文学、池全林、池德林、宗武珍、曲桂林、刘友、金雷、宋文义等村民,听他们讲述自己和仁发村的故事。他们的朴实、善良、热情,都勾勒出一幅关于东北地区农民和村庄的清晰图谱。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勤劳与辛苦,淳朴与厚重,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正因如此,他们的故事才熠熠生辉。记录他们的故事,也是记录历史、为当地留下一段村史。

在村里,我详细了解到仁发合作社创办发展的历程,以及仁发合作社如何作为“仁发模式”在全国推广;在村里,我看到大机械设备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降本增效;在村里,我也听年长的村民讲述着从当年吃不饱到现在吃得好的生活变迁……

众多的故事细节让我深刻地了解一个村庄背后的社会历史变迁。有村干部表示,在和我深入畅聊后才更加发现村民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飞跃。

以参与者的身份感受变化,以旁观者的身份思考变化背后的原因。

东北地区的农业是一种“大农业”,体现在农业生产的变化。村里的老人们生动地为我描述了75年来生产方式的变化:从最初的牛马耕作、到四轮拖拉机、再到农业机械化……每一种方式的变化都是生产力的一次飞跃,都是对农村劳动力的解放。

同时,土地的规模优势也是东北地区的独特优势。东北地域广阔、平原广大、土地肥沃,是国家的天然粮仓。仁发村是非常典型的东北村庄。和村民们聊天,会发现每家每户平均都有几十亩土地。近些年的土地流转让土地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规模化经营让机械化和标准化得以实现。村民也有更多时间经营特色产业,如养牛、养鹅、种植一些特色作物等,以此拓宽了增收渠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壹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