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是种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十多年的心血不能就这么没了。"9月7日,超强台风"摩羯"过境第二天,通往油棕种质资源圃的道路因两侧树木倒伏严重无法通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以下简称"椰子所")油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红星还是冒雨艰难前行,花了3个小时走到种质资源圃查看受灾情况。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看到被台风摧毁的油棕树第一眼,曹红星便忍不住放声大哭,顿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可来不及多伤感,她就赶紧召集团队科研人员第一时间采收能够利用的果实,"油棕树树体高大,没有大型机械根本扶不起来,只能先抓紧采摘些可用的果实和组织。这么大的台风,大型吊装设备肯定紧缺,等协调过来后早都来不及了。"
9月12日,记者在椰子所油棕种质资源圃看到两眼红肿的曹红星,介绍资源圃损失情况的时候她总是忍不住侧过身偷着抹眼泪,"再难也要有信心,不能让团队失去斗志,大不了我们再花20年时间从头再来。庆幸的是,前不久,椰子所选育的两个油棕品种刚刚获得国家新品种审定,不然大家十多年的心血真的付之东流。"
椰子所是我国唯一从事热带油料和经济棕榈作物研究的国家级科研单位,承担了科技支撑国家"油棕北移""椰枣外交"以及海南"百万亩椰林工程""八十万亩油茶工程"等国家和地方的重要任务。扎根海南文昌45年来,椰子所收集保存了来自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热带油料及经济棕榈种质资源1500余份;培育了"文椰""热油""热研"系列椰子、油棕、油茶和槟榔新品种16个,填补了我国热带油料和经济棕榈相关产业品种空白。
9月6日,超强台风"摩羯"正面袭击文昌市,重创文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产业,极大破坏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台风肆虐,椰子所各级种质资源圃和试验示范基地内断水断电,一大批宝贵的资源或实验材料被风撕裂、刮断、吹倒,其中椰子倒地和折断35%以上、槟榔60%以上、油棕50%以上,油茶倒伏占70%以上;重要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破坏严重,包括围栏倒塌、科研大棚损毁、树木倒伏堵塞道路等灾情。
扶正倒伏的树木9月7日一早,台风风力有所减轻后,椰子所全体职工,分工明确,紧急行动,直赴椰子、油棕、油茶、槟榔、椰枣种质圃以及试验基地、实验大楼等地,实地调查受灾情况,积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和复工复产工作,力争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为第一时间抢救珍稀资源,大家齐心协力,将倒伏的珍稀树木逐一扶正,将被吹落的种质果实捡拾保存,将毁损的试验大棚重新修理加固,有序做好科研复工复产工作。经初步统计,已完成种质资源抢救50%左右。
台风"摩羯"离境后,文昌市的椰子、槟榔、油茶等经济作物遭受严重破坏,面对台风过后的满目疮痍,椰子所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的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组织精干专家制定《椰子、槟榔台风防灾减灾技术明白纸》《椰子槟榔台风后重要病虫害防灾减灾技术明白纸》并向种植户发放,集结党员干部、科研骨干、博士服务团组建了3支党建引领科技救灾小分队,累计派出专家60余人次奔赴文昌、海口、定安等灾害一线开展灾后恢复技术现场指导工作。根据灾情等级对作物恢复、倒伏扶植、树体管控、病虫害防治等提出针对性救助措施,有力推动海南全省椰子、油茶和槟榔产业科技救灾工作。
9月9日,文昌市文城镇青山村通路以后,椰子所党委书记朱安红带领"一所对一县"科技救灾服务队第一时间赶赴青山村。在椰子、槟榔受灾一线朱安红书记提出"青山村是椰子所在文昌建立的第一个党建引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示范点,当前椰子槟榔受灾严重,椰子所将切实肩负起国家级科研单位的责任与担当,为青山村和全省椰子槟榔灾后救助恢复提供科技支撑。"9月14日,朱安红书记再次带领科技人员到青山村进行科技救灾,并为村委会和贫困户送去慰问物资。
下沉一线指导农户灾后自救9月9日以来,根据农业农村部党组和中国热科院党组工作的部署要求,热科院环植所、品资所、信息所、分析测试中心和橡胶所等兄弟单位积极响应号召,纷纷来到椰子所开展支援工作,不仅带来了急需的油锯、绳索、食品等救灾物资,并组织人员前往椰子、油棕、油茶、槟榔等种质资源圃,协助开展修枝、扶树、收果、清杂等工作,极大缓解了椰子所因灾情造成的物资短缺问题,为椰子所灾后重建和复工复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台风"摩羯"造成文昌海防林损毁严重,沿海防护基带的木麻黄几乎全部折断,间伐套种的椰子树也倒伏严重,但折断情况较少,大部分为倾斜或倒伏,扶正后可继续生长发挥作用。
"台风是灾害也是机遇,台风过后椰子树抗风性强的优势再度凸显,其生态和经济价值兼具的特性也被更多人看到。"椰子所副所长王挥告诉记者,台风过后不久,林业部门就与椰子所联系,希望他们后续能够针对性地尝试研究一套椰子与木麻黄混交种植的新型防风林方案。通过带状混交模式,设立"木麻黄+海南高种椰子+木麻黄"多道防线,实现木麻黄防风和椰子抗风的优势互补。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卫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