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三农头条 详情

农民日报客户端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共和国75周年礼赞丨胡小燕:我身后是两亿多农民工兄弟姐妹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暴佳然
  • 2024-09-28 14:22:56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工商联专职副主席胡小燕的办公室。

令人意外的是,办公室里并没有刻意摆放她曾经获得的荣誉证书,目之所及的是满墙密密麻麻的学习资料,也显示出她如今身份的转变。多年以后,一头干练短发、笑容常挂嘴边的胡小燕,仍记得初到广东时的感觉:“那是一种晕车的感觉!”

1998年,从老家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秀观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不停换乘汽车和火车,三天三夜才到达佛山市。“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在10年前的1988年,已有约300万外省劳动力涌入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但对于24岁第一次离开家出远门的胡小燕来说,彼时的广东太远也太大了。

就像被致富梦想吸引南下的多数年轻人一样,来不及踌躇,胡小燕一下车就奔走于各大工厂,“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通过打工尽快还上家人治病欠下的两万多元外债。”

从最基础的操作员做起,到当上企业管理人员,再到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工作人员,胡小燕一步一个脚印,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实现了人生命运的跨越式转变。

“走,打工去”

1998年农历十月二十日,是胡小燕出发的日子。彼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小女儿体弱多病,加之公公也生病住院,让原本收入不丰的家庭欠下两万多元外债。“当时,这笔钱在农村可以盖一栋很漂亮的楼房了。”

“走,打工去!”丈夫先胡小燕3个月来到佛山,听闻当地工资高,身为长姐、性格要强的她与妹妹一合计,也做出南下的决定。

20世纪90年代的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制造业高速发展,对劳动力有着大量需求,内地由此掀起一股“孔雀东南飞”的热潮。在胡小燕南下的那一年,像她这样的外出务工人员,仅四川省就有800多万人。

而南飞的“小燕”,初到广东面临的却是重重困难,家人也对她的决定不甚理解。“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跑到外面吃苦呢?”

1998年又恰逢亚洲金融危机,珠三角地区的大量工厂开始放假。“那时候我连单车都不会骑,天天步行出去找工作。”胡小燕回忆,因为人生地不熟,往往到了工厂,人已经招满了,找工作要通过熟人介绍,但要收介绍费,她舍不得出。

胡小燕找到工作已是3个月后的第二年了,她走上电子厂的流水线做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工资400元。

“挣钱还债并过上更好的日子”,胡小燕的目标很明确。半年后,她跳槽到一家陶瓷厂当窑头工。一般人是哪个工种轻松就做哪个,而胡小燕是哪个挣钱做哪个。她选择了看窑尾,刚出窑的瓷砖足足有1200℃,她要从中捡出烂砖拉走,虽然辛苦,但月薪高出100多元。陶瓷行业劳动强度大,以男工为主,像胡小燕这样拼命的女工更是少数,为了多挣钱,她曾晕倒在岗位上。

当窑头工的两年间,胡小燕换了4家工厂,那段经历让她刻骨铭心。“不敢打电话回家,因为听不得小孩的哭声。写了无数次信,没有一封写完,中途全部被泪水打湿了。”胡小燕说,为了省钱,夫妻与4户人家合租一间民房,1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放了4张1.2米的床,中间用帘子隔开各成一家。晚上做饭,待菜市快收摊再去买最便宜的菜叶。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不会轻易被‘炒鱿鱼’。”认识到技能的重要性,胡小燕不断尝试新工种,还利用业余时间给别人帮工,慢慢学会了陶瓷分选、印花和淋釉等技术。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没时间看新闻的胡小燕来说,这件“大事”给她带来的直观感受是工厂的订单变得更多了,付出换来待遇提升,一个月工资涨到1000多元,债务也在当年还清。

“提的建议都在逐步完善落实”

胡小燕又去借钱了。不同的是,这次不是为了给家人治病,而是为继续提升自己。

2002年,胡小燕凭借所学进入佛山市三水区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当起了分级员。在这里,她迎来人生的重要转折。

到新明珠上班还未满3个月,有一天交接班时,胡小燕发现一批瓷砖的釉面颜色、尺码都很好,但因为边缘稍粗糙,就被当班工人从优级降为一级。“这些砖只需要轻微打磨就是优等品,这样降级处理太浪费了!”胡小燕边说边给工人们示范,这一幕恰被生产车间副经理看到,胡小燕因此被提升为跟班质检。

抓住中国入世迎来的市场机遇,新明珠在白坭镇筹建新厂。胡小燕也与企业共同成长,于2004年通过内部考试当上了质量总检,一年后,她又开始担任成品车间副主任,成为中层管理者。

三年“四级跳”,新的平台给胡小燕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也激发起她更强烈的学习意愿。

2006年,工厂推行无纸化办公,胡小燕购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她从五笔打字开始自学,从上网收发邮件,到QQ聊天、写博客,再到使用办公软件制定工作计划,都逐步掌握。

“小燕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关心员工,也会为企业考虑。”时任三水区白坭镇总工会副主席的李英全回忆,当时要上报2007年度佛山市“十佳外来工”候选人,经调查,胡小燕的群众基础很好,她由此进入工会的视野。

命运的齿轮再度转动。在胡小燕被评为佛山市“十佳外来工”的同一年,《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来自一线的工人和农民代表人数应高于上一届。之后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草案中规定,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省、直辖市应有农民工代表。

经过层层选拔,胡小燕成功当选广东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作为首批三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之一,胡小燕光荣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我都不知道要做什么,只是觉得紧张、庄重。”胡小燕当时并不清楚自己的当选,在中国政治改革进程中的历史性意义。代表团分组讨论时,每人发言不得超过7分钟,她怕时间不够,噼里啪啦地念稿。“当时温家宝总理问我是哪里人,到广东工作多少年了,工资待遇怎么样,我快速回答又打断总理的询问,继续念我的稿子。真是傻哦……”

分组讨论结束,不仅广东代表团,甚至全国人民都认识了胡小燕。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代表的是当时全国2.1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压力山大,我身后是两亿多农民工兄弟姐妹。”胡小燕思考着,如何更好履行代表职责。

沿着自己第一份建议稿《优化农民工生活和技能环境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思路,在他人建议下,胡小燕着手做了两件事:一是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帮助农民工群体解决权益诉求,这一渠道几经转变,最终演变为如今的“海燕信箱”媒体专栏;二是联合公益机构,开设专门服务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暑期乐园”,这一托管服务一直延续至今。

公开自己联系方式最初的那段时间,胡小燕的手机短信和电子邮箱经常爆满。“话费最高一个月要1400多元,邮箱最满一天涌进2000多封邮件,大多是农民工群体倾诉和求助的内容,他们太需要发声和服务了!”履职5年间,胡小燕共提交20项建议,从留守儿童教育到医保转移,从技能培训到住房福利,件件都是农民工关心的问题。令她感到欣慰的是,“提的建议都在逐步完善落实,有的已经成为现实,比如欠薪入刑。”

2012年3月,胡小燕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最后一次代表会议。由于身份转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上,没有了她的名字,但此时农民工代表的数量,已从3人增加到30多人。

“我是幸运的”

胡小燕结束履职的当年,广东试行在基层“两代表一委员”中选拔公务员,她通过公开考试进入三水区总工会工作,成为广大职工的“娘家人”。2021年,她又转任三水区工商联专职副主席,继续在不同的岗位为职工和企业服务。

“原来只能在点上去帮农民工,到了新的岗位之后,不仅可以从面上帮助他们,还能覆盖到更多人。”从基层中来,胡小燕十分明白农民工需要什么。在她办公室的案头,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咨询”“搬迁”“赔偿”等档案,这些档案记录着许多基层工人的琐事,对于每一件事,胡小燕都用心处理。

她的档案本上贴着各式标签:哪些类别转呈哪个部门,该如何回复,哪些则参考某某书等。在她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工作环境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更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越来越看重未来的成长空间,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于个人、企业成长以及产业发展都至关重要。

逐渐离开自己熟悉的陶瓷行业,“现在都不敢说自己是陶瓷行业的人了。”胡小燕意识到,地方制造业的发展也像自己身份转变般飞快。

“变化太大了,以前我在时生产的砖以中低档为主,现在多是岩板这种高档石材。以前生产最大的砖不过45厘米乘90厘米的,现在生产1.6米乘3.2米的也不在话下。现在工厂里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械手’,科技含量高了很多,不用那么多人工了。”胡小燕说。

从招工会粤语优先到工人挑福利待遇,从找工作要交介绍费到工厂抢着招工,随着产业飞速发展的还有工人们日益改善的生活质量。尽管来广东打工二十多年回老家不过七八次,但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胡小燕如今再回老家已不用舟车劳顿,只需要6小时车程。

2013年前后,她有了属于自己的车子、房子,终于能够把父母、女儿接到身边陪伴。

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联结是如此紧密,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胡小燕作为改革开放中涌现的优秀农民工代表,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截至2023年末,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97亿人。如今,更多的“胡小燕”成为人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民工代表达56名。

交谈中,胡小燕多次提起“幸运”二字,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幸运的,而幸运背后,不只是个人的奋斗和努力,还有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常常经人提醒,她才会意识到自己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老乡,命运中或许有特殊的安排?

胡小燕对此显得淡然:“我就是一个打工的,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说为什么会‘成功’,可能是我把工作当成了事业去做。”

离开胡小燕目前工作的地方约20公里,可以到达一处名为昆都山的高地。登高远眺,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是名三水。滚滚浪潮奔流不息,熙攘人潮则在这里落地生根、圆梦栖居。

时间的长河冲刷着大地的容貌,却未改变“胡小燕们”的笑容可掬。

记者手记:

大时代中小人物的人生转折

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个人奋斗,生逢改革年代,胡小燕的一次次人生转折,与时代进步的一个个脚印重合。某种程度上,她的成长史也是一部社会生活的变迁史。

胡小燕勤劳坚韧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令人敬佩,而这背后更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她身处其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

她的二十多年,从身负债务到安居乐业,包容开放的时代下拼搏者不再受制于背景和出身,“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把握自己的命运;

她的二十多年,从漂泊异乡到落户佛山,城乡统筹发展释放出多重改革红利,愈发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流动性求职者的贫困问题兜底;

她的二十多年,从进城务工人员到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之路越走越宽。

再向改革潮头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号角,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拓了广阔前景。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66%,其中数以亿计的进城农民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要保障他们在工作的城市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公共服务和权益,拥有基本的社会保险、住房保障,不为子女上学犯愁。在更高层面,则要聚焦“人”这一关键要素,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遗留的制度藩篱,打通各类要素自由流动的堵点,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真正为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和保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冯建伟 吴砾星 赵炜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