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扎实组织实施基层党建强基固本工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新路径,创新推进“党建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上响应、接诉即办”工作法,有效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蹚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旺、村容美、治理优、乡风好”的乡村善治之路,一幅充满活力的和美乡村画卷在张掖大地徐徐展开。
建强组织强堡垒,让乡村治理动能更足
村党支部组织服务意识差、动员能力弱,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意见大……高台县骆驼城镇碱泉子村2023年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落实帮带机制,抓好精准整顿。如今,走进碱泉子村,醒目的乡村旅游标识牌、一站式办理的党群服务中心,连片的玉米制种示范区,一片欣欣向荣,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0万元,碱泉子村实现了从“软弱涣散”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
近年来,张掖市坚持夯基固本,探索建立党支部标准化星级争创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衔接机制,深入实施带头人队伍“雁阵培育”计划和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全市99%的村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有力建强了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和骨干队伍。
着眼夯实服务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积极探索“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采取“强带弱、大带小、企带村”等方式,组建产业链党组织85个,推动融合发展、抱团振兴。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通过核实集体资产、建立法人结构、引入资金资本等措施,注册成立由村集体独资或控股的村集体公司270多个,有力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效。
临泽县鸭暖镇昭武村成立村集体控股公司,以土地流转发包、综合农事服务、小型项目承揽、劳务用工输转为主营业务,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流程菜单服务、全周期专家会诊、全要素管理保障,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0万元。将集体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教育培训、关爱 “一老一小一困”等,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成色更足更靓。
一网统管优治理,让村民诉求有人响应
“以前到镇上办事要走20多分钟,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很不方便,现在接诉即办服务站和网格员就直接给办好了。”收到网格员送来的电费、医疗保险等票据后,70多岁的刘奶奶非常高兴。
近年来,张掖市大力推进“接诉即办”改革,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主阵地,将相关职能部门31条热线全部进行整合,增加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短信提醒、智能辅助等功能,与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实时互联互通,做到实时在线、诉求“秒回”、工单“直派”,高效办理群众诉求。
把织密建强党建网格作为推动“接诉即办”改革的工作基础,积极整合党建、政法、民政等各类网格,划优划细“全要素网格”957个,落实“一网格一支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设置“接诉即办” 窗口, 健全完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制度,推动乡村党员干部常态化进村入户开展访查,形成民生问题和矛盾纠纷发现、交办、解决长效机制。
同时,聚焦群众日常关切,在村头巷尾设置“村情二维码”,加载村情村务、强农惠农政策等便民信息,让群众实现村务“掌中全览”、问题“码”上响应。推广使用“一键通”呼叫系统,构建了“网格员入户探视+应急呼叫平台服务+监护人照护”的独居老人守护模式,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对特殊群体的关爱照顾。
邻里小院议大事,让群众有事坐下商量
推动基层善治,重在群众融入,让大家有事好商量,共绘同心圆。张掖市着眼多元参与凝聚治理合力,积极完善机制、搭建平台,按照就近、就地、就便原则,依托党员联系户打造“邻里议事小院”4700多个,引导群众主动说事、相互评事,让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
“有啥事坐下慢慢说,不要激动,有理不在声高……”这是老党员、老乡贤在“邻里议事小院”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中经常说的话。
肃南县西牛毛村利用蒙古族群众喝奶茶说事的习惯,创新开展“一口奶茶解解渴,两口奶茶消消气,三口奶茶说说事”的方式,由文化程度高、具备法律常识的党员联系户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用农牧民听得懂的语言释法析理、化解纠纷,拉近了党群关系。
在深化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实践中,通过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制度约束和道德引领作用,探索形成了“一碗奶茶解纷争”“敬比赛夸”“四级七天”等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特色做法,让群众“道德自己评、民风自己树、行为自己管”,把治理变量有效转化成为治理增量。
减负赋能卸包袱,让乡村干部轻装上阵
实行村级事务清单管理,以县区为单位,制定村级组织主体责任、协助事务、负面事项“三张清单”,细化村级协助或者委托村级开展工作事务的制度依据、运行流程及办事指南,对各部门单位下沉村一级的工作,由县区村(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审核领导小组提前介入,严把审核管理监督关口,从源头堵住堵牢工作层层下推现象。
着眼破解会议多文件多难题,全面落实精文简会工作要求,明令禁止部分地方要求村干部参加乡镇干部周工作例会、学习例会等做法,对能够通过书面、口头、信息告知的常规性工作,由包村干部当面对接,让乡镇干部下沉一线解决问题成为常态。
“以前是隔三差五地开会,有的政务APP安装下载都有任务量,有些老年人都不使用智能手机,上面是硬任务、下面是群众不理解,我们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今年以来,明显感觉到了为基层减负的力度和成效,开的会少了许多,‘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也没了。”一些乡村干部反馈道。
在大力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基础上,张掖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稳定村干部队伍的若干措施》,落实落细村干部健康体检、养老保险等政策,持续提高离任村干部生活保障水平,建立村干部荣誉离任制度和纠错容错机制,激励村干部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