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 一诺80年 回汉兄弟亲 ——河北阜城县纪庄村民父子为88名回族烈士守墓82年

2024-10-10 11:06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葛羚羚

“抗日战争中,这88名回族兄弟献出了生命,我为他们守墓倍感光荣!”10月8日,在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千顷洼森林公园“高纪庄突围战”旧址,69岁的纪庄村民王志杰一边擦拭着墓碑,一边讲述起当年的革命故事。

王志杰在擦拭回族英烈们的墓碑。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2年夏,侵华日军调集重兵,对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实施“铁壁合围”,马本斋率领冀中回民支队成功牵制日寇主力,掩护总部机关顺利突围后,却陷入日军重重包围之中。

“当时,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采取‘声东突西’战术,表面上组织人力在东边大运河上架浮桥、修缮船只、编织木棑,给日军‘东进’假象,实际是选定了群众基础好、日军两个据点之间最薄弱的高庄、纪庄进行突围。”王志杰说,回民支队共有1700多人,分为3个大队,一大队驻纪庄,二、三大队在高庄。6月2日早上,14名日军先遣小队出现在纪庄周边,其中13人没来得及开枪被警戒哨兵消灭,但还有1名日军扣动了扳机,枪响后引来了日军主力部队。

在一大队突围的时候,日军在大沙丘上架起轻机枪和重机枪两个火力点,直接堵住了二、三大队突围道路。“二大队5中队长马庆功带领60名回族兄弟冲向重机枪火力点,牺牲了48人!而三大队那个排长带领的一个班兄弟,全部与另外一个火力点日军同归于尽……”王志杰哽咽着说,这就是著名的“高纪庄突围战”,88名回民支队战士为国捐躯,歼灭日伪军300余人!

“父亲王梦北时任纪庄村村长,是党的‘交通员’,他一面组织村民帮助战士备水备柴,一面为部队突围做向导。战斗结束后,他眼含热泪带领乡亲们将烈士遗体一一掩埋。”三天后,马本斋返回纪庄村,为烈士举行了葬礼,王梦北向马本斋当面承诺“誓死守护陵园”,从此便担负起陵园看护任务。

王志杰在讲述当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抗日的革命故事。

纪庄村一带是典型的沙质土壤,每次大风后,陵墓都被厚土覆盖,凸起的坟包几乎被掩埋,王梦北便挨个清理尘土,重新敲实坟墓。而暴雨将至时,王梦北都会提前在坟包上插下木棍进行标记,水退后再重新修整。王志杰说:“除了这些,父亲还为烈士陵园清理砂石杂草、擦拭墓碑、清扫墓园”。

1979年,王梦北患脑中风,行动不便,王志杰毅然辞掉付庄乡兽医站工作,一边照顾父亲,一边代替父亲为烈士守墓。1993年王梦北去世后,王志杰正式接过了守墓“接力棒”。

“已经习惯了,每天不来看看这些回族兄弟,总感觉心里不踏实。”每天清晨,王志杰都要来到陵园走上一遭、看上一眼。2015年,阜城县本斋纪念园建成开园,王志杰被聘为保安员,领到了自己的第一份补贴。在此之前,父子二人义务守墓73年,仅靠种地贴补家用。

10月8日上午,王志杰正在陵园扫墓。

据了解,该地安葬的88名烈士,绝大多数是“无名烈士”。2012年,王志杰在烈士陵园翻修时萌生“为烈士们寻亲”的想法,从此踏上艰难的烈士寻亲之旅,如今已为72名烈士确定了姓名、家乡,并为其中32名烈士联系到了家人。

从1993年起,王志杰便主动担任义务讲解员,每当陵园有祭扫活动,他都会带着各族干部群众一同回忆那段革命历史。还在阜城县委党校党史教育大讲堂、阜城中学讲述“民族团结第一课”。据不完全统计,王志杰已经开展义务讲解4000余场次,受邀前往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作报告900余场次,直接受教育群众40余万人次。

“我的信念就是守护烈士英灵,讲好回民兄弟的感人故事。”王志杰说,纪庄村都是汉族人,但这88位回族兄弟是乡亲们心中的英雄。他坚定地表示:“如果哪天走不动了,我会让儿子、孙子继续下去。”据了解,在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王志杰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文/图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