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要把车全部开车进来,院子里面放不下那么多车了,请大家理解……”云南大理市湾桥镇中庄烤房群承包人李永亮,操着一口浓厚的白族口音,扯着嗓门,朝着进进出出烤烟的烟农喊道。
中庄烤房群外,等待烘烤的队伍从院子排到院外,一车车等待烘烤的烟叶挤满了烤房大大小小的过道,机器的轰鸣声、进出车辆的喇叭声、烟农的说笑声充斥整个烘烤工场。这两年,中庄烤房群的“火爆”源于一位远道而来的烘烤“土专家”。
魏永宝查看烟叶烘烤情况。谢佐琳 摄
俗话说,烤烟烤得好就是宝,烤不好就是草。如果烘烤失误,整年就是“白忙活”“瞎折腾”。
2020年,李永亮开始承包这群100座烤房,刚开始效益并不理想。为了改变困境,李永亮四处打探,将云南保山施甸烟叶烘烤“土专家”魏永宝请到这里,他的到来,扭转了中庄烤房群连年亏损的局面,100座烤房全部用于烘烤。
“不种植烤烟,对烤烟没得感情,其实很难将烟叶烤好。我们以前用土窑子烘烤,控制温度和湿度都非常困难,也经常烤失败,但是听到哪家烟烤好了,哪家没烤好,我就去找他们‘冲壳子’(讲白话),反反复复总结烘烤经验。”
今年50岁的魏永宝,初中毕业后,开始跟着父母学习种植烤烟,早年烟叶烘烤过程中也“惨案”频发,但是他从不放弃,多次参加烟草公司组织的烘烤培训,再加上19年的烘烤“实战”,现如今他的烘烤技术已是炉火纯青,声名在外。
“烘烤好坏取决于很多因素,从点火开始,就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万万大意不得。但是偶尔也会有烤不好的时候,烤不好得和农户说清楚。像这种烟,烤出来烟叶质量不好,出现青痕,是因为在烟叶采收过程中造成的损伤”。
魏永宝非常熟悉每种烟的特性、烤房的功能,对于烟叶烘烤出炉后的各种情况,他都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也是烟农信任他的原因之一。
中庄烤房群外烟农正在排队等候烟叶烘烤现场。谢佐琳 摄
“我们去过很多地方烤烟,但是没烤好,师傅也没办法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辛苦一整个夏天,最后没得一个好结果,我们也不好受,但是魏师傅就不一样。”湾桥镇上阳溪村烟农陈尚昆已经连续2年将烤烟放到魏师傅这里。
原来,魏师傅不但技术好,能给老百姓一个合理的解释外,还能通过烘烤中出现的问题,让烟农在烤烟大田管理、采编等环节中注意某些问题,避免同样的问题反复发生,大家对于魏师傅的技术是赞不绝口。
2010年,魏永宝作为烟叶烘烤指导员,从保山施甸的小村庄辗转德宏州、大理州各县市,为烟农烟叶烘烤保驾护航,截至今年,他已经从事烘烤技术指导14年,工资也从几千元突破万元以上。魏永宝坦言:“我非常喜欢烘烤这份工作,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会一直干”。
中庄烤房群进进出出的车辆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的烟农挤满了烤房过道,熙熙攘攘的吵闹声中偶尔传来魏师傅清朗的笑声,烤房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作者:杨志娟 谢佐琳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