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在开展“我为烟农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发挥党建品牌的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破局减工降本,着力质量提升,为烟农解决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用实际行动帮助烟农解决困难,不断提升烟农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小小编烟带,发挥大作用
“今年我家烤烟烤出来看着颜色好,品质高,这要感谢威信烟草部门的帮助,为我们送来了吊带绳、装炉楼梯和装烟举升机,用了这个吊带编烟,破损基本没有,烤出的烟叶青痕很少见了。”说起今年的好烟叶,威信县三桃乡三桃村烟农徐正香喜笑颜开。
今年夏秋时节,三桃村种植的烤烟丰收在望,但由于缺乏合适的编烟放置地方,通常将编烟杆放置在地上、箩筐上,造成轻痕较大,如何较好的编烟叶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威信县分公司了解到三桃村烟农的情况后,党员干部职工及时筹资为烟农定制了四分法吊带绳,解决了烟农的烦心事。
烟农正用四分法吊带绳编烟。
这是威信县分公司让“我为烟农办实事”落地生效的一个缩影。分公司积极推广编烟“四分法”吊带绳,在三桃乡等乡镇累计免费发放300多条长3米、宽5厘米的吊带,覆盖全县181户烟农,累计投资约5000元,助力烤烟季节烟农编烟无忧。
“我们把感恩思进、感恩奋进学习实践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扎实推进‘我为烟农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为全乡烟叶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基本保障。”威信县三桃烟叶工作站站长马小燚说。
高效小机械,安全大提升
“今年我家烤烟楼房外面,烟站人员为我们送来了装烟举升机和装烟楼梯,帮我把困扰多年的事情解决了,真的太感谢了!”烟农彭永春连连称赞道。
彭永春是罗布镇簸箕村的烟农,种植烤烟已经第四个年头了,是种烟的一把好手,但由于已经40多岁,爬到担烟架上装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不安全,曾出现过从担烟架上摔下来过的事情,因此向烟草公司反映了这一情况,能不能有一个工具,能实现安全高效的装炉。
在了解到彭永春的情况反映后,威信县烟草专卖局烟叶党支部联合两个基层站点党支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发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集思广益,在行业内行业外寻求解决问题的机械,找到了装炉楼梯和装炉举升机,主动筹措资金,购买装炉楼梯和装炉举升机,为烟农提供切实的帮助,在威信县分公司的帮助下,彭永春成功解决了这一烦恼。
自开展“感恩思进、感恩奋进”学习实践以来,威信县分公司通过配备资源、着力提升干部职工业务能力等方式,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进一步解决烟农急需解决的难题。
据统计,目前共在全县范围内配置了35个装烟举升机和47台装烟楼梯,覆盖了全县320多座烤房,烟农装炉难题得到妥善处理,真正让为烟农办事落实落地。
专家进烤房,烟农心有底
“晋专家,那天真的全靠你了,非常感谢!”当晋峰再次来到刘相玉的烤烟房时,刘相玉感激地说。
原来,在烘烤第二炉烤烟时,刘相玉家烤房突然出了问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生物质燃料机不进料子,得知了这一消息,9月份即将退休的老烟技员晋峰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匆匆赶去了刘相玉的烤房,晋峰一边安慰着刘相玉,一边询问具体情况。终于,在查找出原因后,马上俯下身子帮忙干了起来,在及时有效的处理下,这一炉烟叶化险为夷,没有造成损失。
在烟叶烘烤之前,分公司组织专人到各烤房蹲点,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将各种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这只是晋峰多年以来为烟农办实事中的一件小事。自今年烤烟移栽开始,晋峰积极开展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帮助解决烟农在生产方面的困惑,修理烤房等,完善便民服务设施......
每一次为烟农办实事,都是一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实践,每一株烟每一片叶都是职工与烟农的心血,都是连接烟农的情感纽带。
作者:马炜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