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市

文化沃土涵育文明新风

2024-10-17 13:40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陈银银

近年来,山东省曲阜市将文化“两创”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以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文明乡风,培育崇德向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新风日益浓厚。

  曲阜作为孔子故里、礼乐文化发源地,在婚俗改革上除了坚持弘扬勤俭节约新风尚,还注重对古代婚礼礼制的传承与创新。

  该市以传统中式婚礼的“六礼”为基础,对古代婚礼礼制进行全面梳理和创新,保留了传统婚礼的精髓,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制定了符合新时代价值观念、群众易于接受的婚礼流程。“这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婚礼形式,不仅让新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引导社会风气向更加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曲阜市民政局局长许鹏表示。

  丧事改革同样成效显著。“我们帮村民算了算,自从村干部任丧事总理后,每个丧事可为主家省至少6000元。”书院街道宫家村党支部书记宫建说。宫家村从修订村规民约入手,针对红白事制定了详细的全民公约。为了减轻村民的经济负担,宫家村红白理事会统一配发丧事所需物品,从袖章到哀门、灵棚、音响一应俱全,并免费提供丧事宴席场地。

  同时,为了破除陈规陋习,理事会取消了社火等纸扎物件,推行献花、植树等绿色祭奠方式,既环保又节俭。统一配备音响播放哀乐,让丧事庄重而不失温情。

  家风建设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风文明的重要体现。在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武茂堂一家以家风家训为镜,以书画、刺绣为载体,将勤劳、和睦、感恩等美德代代相传。

  武茂堂和妻子周传爱作为乡村小学教师,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些美德,还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子女。他们的两个儿子在父母的熏陶下成长为优秀人才,传承着家庭的美德。走进武茂堂的家,堂前屋后、客厅里挂着家庭成员创作的书画和刺绣作品,其中有一幅毛笔书写的家训。武茂堂说:“老有慈心,小有孝心;心存善念,俭以养德……别看家训只有寥寥数语,但它们是祖祖辈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的教诲。亮出家风家训,可以让我们时刻对照自省、教育子孙。”

  在曲阜市,像武茂堂家这样的好家风还有很多。为了传承家风、留住乡情,曲阜市各地纷纷建立了家风家训馆。在钱家村家风家训馆内,自创《戒子篇》育人的史国生、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徐霞、用儒家“八德”教育孩子的薛保仲等孝老爱亲等故事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该市充分挖掘和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创新推出“和为贵”社会治理、“爱诚孝仁”四德建设、传统文化“六进”等一系列社会治理品牌,以传统美德涵养时代新风。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惠民政策、美德故事等编进戏曲、搬上舞台,将乡风文明唱进群众心里。

  近日,在曲阜市陵城镇玄帝庙村文化广场上,陵北庄户剧团原创喜剧小品《巧遇良缘》精彩上演。剧中展现的父慈子孝、仁爱之心等美德深深打动着现场观众的心弦。

  除了庄户剧团外,曲阜市还培育了多支群众性文化队伍如蒲公英合唱团、大成合唱团、六艺太极拳队等。这些队伍定期为居民送去精彩的文艺节目“大礼包”。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广场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儒学讲座、书法展览、戏曲演出等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享受中提升文明素养。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让文化之光照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演绎出东方圣城别样的文明范儿。

作者:程天赐 刘康 赵蕊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