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软糯七分甜,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好吃着呢!”10月16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学堂岗生态农场,连片的猕猴桃树迎来了丰收季。
种植户在自家桃园采摘成熟的猕猴桃。李一凡 摄
走进农场,疏密有致的藤架上枝叶舒展,挂满了饱满圆润的猕猴桃,三个一群、五个一簇,沉甸甸地缀满枝头。
“我们种有猕猴桃12亩,今年亩产2000至3000斤,以‘中猕2号’‘金艳’‘金桃’等品种为主,早中晚熟合理搭配,黄绿果肉色彩各异。”负责人李家其说,今年是猕猴桃种植的第三个年头,也迎来了首次丰产。
“目前,农场大规模成熟的‘中猕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早中熟品种,维生素C含量高,肉质细嫩多汁,风味香甜可口,很受大众欢迎。不少客户提早就在微信上跟我们预约,来自上海的果商也和我们取得了联系。”李家其笑道。
饱满成熟的猕猴桃缀满藤架。陈笑闻 摄
部分市民同样慕名而来,体验大自然的甜蜜馈赠。“‘十一’假期间,我来过一次。这儿的猕猴桃个大、汁多,一尝还真甜。周边百米之内就有民宿和农家菜,‘一站式’的乡村采摘游,玩儿起来很舒心。”游客陈心悦带着好友再度来到猕猴桃园。
以产业振兴为出发点,以村合作社为依托,十三里桥乡学堂岗村充分利用本村优势,大力发展小杂果种植产业,种植花卉苗木、小杂果面积共760亩。通过实行“果园+民宿”发展模式,该村开办地锅饭8家、民宿1处,种植观赏油菜花85亩,打造起了游客喜爱的“美丽乡村游”。
“仅猕猴桃园,农忙时就有十余名周边群众前来务工,每日工资达120元。采摘让村子里的人气旺了,村民挣钱的路子也就广了。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不到1万元增加到现在年收入20万元以上,41户脱贫户已经实现了增收。”学堂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调成说。
近年来,浉河区秉持特色发展理念,充分结合区位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引领,围绕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富民强区,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方法,鼓励乡、村两级大胆创业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新路子。
作者:徐铭 魏震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