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处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在云南省马关县坡脚镇马夹冲村千亩连片的烤烟地里,随着最后一片烟叶的采收完成,这片土地又迎来了新的生机。一垄垄烟株行间,绿油油的黄豆长势喜人,依偎着烟秆在微风中轻轻摇摆,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马关县地处低纬度亚热带东部型山地季风气候区,四季如春,宜居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促进了该地多元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马关县积极探索“烟叶+N”的种植模式,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农户充分利用烟后闲置土地种植豌豆、油菜等作物,切实将烟后闲田变身“致富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今年我们在马夹冲村流转了1150亩土地种植烤烟,如今烟叶已经全部采收结束,为充分利用好闲烟地资源,我们利用烟秆作为豆类的攀附物,剩余肥力供豆类生长种植黄豆,预计11月左右黄豆就可以成熟采收,到时候再种油菜,通过一年种植三季经济作物,将马夹冲村打造成‘烤烟+大豆+油菜’‘一年三熟’的高效集成技术示范区,进一步增加烟农收入。”马关县庆叶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绍鑫如是说道。
为加快“烟粮”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马关县庆叶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充分利用烟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作物生长自然时差,错开劳动力高峰,探索粮经轮作、土肥并用、协调发展新路子,变之前的“一年两熟”为“一年三熟”,实现“一地多收”“稳粮增豆”的目标。
“在烟叶采收后种植黄豆,黄豆能够充分利用烟地里的水、肥、膜等资源,更节省种植成本,除去成本外每亩种植烟后作物能收入2000元左右,烟田轮作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调茬、降低病害率,又能改善土壤结构,真是一举三得,太划算了!”尝到甜头的烟农周明坤笑着说。
因“烟叶+N”种植模式受益的,还有全县其他各村的烟农和村民。在马关县烟草专卖局和合作社的大力宣传下,全县越来越多的烟农都会选择在烟后种植各类作物,如豌豆、苦荞、油菜等。随着近几年烟用基础设施的完善,作物收完后,有条件的烟田还可以依托合作社进行大机械深耕,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耕地的质量。
“我们镇大部分烟农户均种植面积较大,有很多种烟大户,不管是种烟还是烟后作物种植,他们都需要雇佣大量零工,那些零工每天的收入在120元左右,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活做,一年下来也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能实现就近务工,村民们都很开心。”马关县庆叶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夹寒箐片区负责人杨安超说。
马关县探索推广的“烟叶+N”科学轮作模式,实现了一地双收、良好衔接,在鼓起当地农户“荷包”的同时,也为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灵活就业创造了大量岗位,还使土地实现了用养结合,增加宜农、宜粮、宜烟优质耕地数量。据统计,马关县今年尝试种植烟后大豆30个品种,种植面积4257亩,预计可为群众增收850多万元。
技术员李正斌正在查看烟后大豆长势情况。
下步,马关县将积极探索更多“烟叶+N”种植模式,牢牢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采用烟粮轮作等多种形式为烟农增加一季收入,走出一条“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新路子,守好群众“粮袋子”、稳住群众“钱袋子”,为推动乡村振兴走出新路子。
作者:李文秋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