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围绕资源禀赋及产品特色,积极推动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多维度系统品质评价,用科学的数据来诠释农畜产品“好在哪?为什么好?”,不断提升了优质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工作人员正在检测农畜产品的营养成分
积极探索优质农畜产品品质评鉴新模式。内蒙古自治区从2020年起开启农畜产品品质评鉴,按照“两大维,十小维”评价体系,从农畜产品的营养成分、食用品质、风味物质等方面挖掘优势品质指标,探索“畜产品-牧草、环境”以及“农产品-土壤、水源、气候”的评鉴模式,形成了“评价中有模式,模式中有变化,变化中有规律”的品质评价模式,完成了近900个优质农畜产品的品质评鉴,重点检测营养物质、风味物质等500多个指标,产生检测数据14.7万余个,其中,818个农畜产品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大大提升了内蒙古优质特色农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以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为例,通过三年的品质监测,检测出锡林郭勒羊肉具有营养物质含量高,矿物质元素丰富;风味物质多,香气浓郁;滋味物质足,肉质鲜甜;肌间脂肪高,肉质柔嫩;特征指标明显等显著地域风味和独特品质特色,提升了锡林郭勒羊肉整体品质形象,也促进了当地农牧业经济发展。
推动构建优质特色农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对农畜产品的营养成分、风味物质等进行分类鉴定评价,对不同地域的同一类产品的营养品质进行差异分析,使每类产品都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优质农畜产品营养品质特征指标体系,形成《内蒙古主要农畜产品营养品质指标分析报告》30多份,明确不同地域产品品质差异地域优势营养指标,推动农畜产品分等分级和品质提升,为消费者更好地识别优质产品,同时也为生产者提供了改进产品质量的方向。
充分发挥优质农畜产品品质数据库作用。以品质评价数据为基础,以特色农产品特征品质挖掘展示及地域分布为主题,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的优质草畜农产品数据分析平台,研建农草畜产品品质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内蒙古农畜产品的品质特色及地域特色可视化分析,为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培育与宣传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农畜产品向更加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农畜产品品鉴数据,构建优质特色农畜产品产地溯源大模型,为农畜产品产地鉴别和特征分析提供智能化手段,也为进一步优化农畜产品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内蒙古将以优质农畜产品品质评鉴助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持续甄选大草原优品,提升农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质量,以品牌效益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内蒙古农牧厅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