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鸡店”里的数字反哺

2024-10-28 08:49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袁雅茹

因为自己拍摄的帮村里老人维修手机的短视频而爆火,这是李琳怎么也没想到的。

收到北京大学第七届京港澳台人口老龄化专题夏令营邀请自己前去讲座的消息时,李琳下意识地反问:“你们是骗子吧?”

尽管对方极力地解释自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并拿出相关的证明,李琳依然心存疑惑,继续追问:“为什么呢?你们为什么要找我去讲座呢?”当听到对方的回复是“我们关注到你拍摄的短视频”后,李琳这才松了口气。

实际上,这样的邀请从今年六月份以来便接连不断,但李琳显然并不适应。最夸张的时候,他的手机在一天之内打进来三百多个电话。起初李琳还会接上几通,电话那边多是以请求他接受采访为主,但随着来电越来越多,李琳有些害怕了。他把手机放在工作台上,任由一个个陌生的号码争先恐后地拨过来。

李琳在北京大学做助力乡村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演讲。受访者供图

因为自己拍摄的帮村里老人维修手机的短视频而爆火,这是李琳怎么也没想到的。视频拍摄的地点就在李琳自己开的手机店里,内容很简单,总是以李琳的一句“你手机怎么了”开始,然后是来者对手机问题的陈述以及维修过程,再以“买手机上哪儿嘞?”“去李琳手机店”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结束。

很多时候,李琳对老人们都有求必应,再加上乡里乡亲,也爱与他们开个玩笑。老人们上了岁数有些口齿不清,一边笑一边喊口号,让徐州方言里的“手机店”听上去更像是“烧鸡店”,引得网友们纷纷在视频里评论,更有甚者直接在地图中把店铺名称改成了“徐州李琳烧鸡店”。

走红网络后,有些人质疑李琳的视频是有“剧本”的,对此他也懒得去争辩,“我记录的就是店里面的日常,要是拍一个视频就找一个演员,那岂不是要花很多钱?”

在李琳的视频里,常出现的“演员”是村里上了岁数的老年人,花白且略显凌乱的头发,简朴的衣服上印着做农活时不小心蹭上的灰,操着方言说话时会露出有些残缺的牙齿。他们的形象与其他短视频里化着精致的妆容、衣着光鲜亮丽的年轻人们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眼看过去并不具备为短视频引流的能力,连李琳都觉得自己火得莫名其妙。

一家卖手机的“烧鸡店”

直至今日,李琳还是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突然就在网络上火了。

李琳的店面并不难找,沿着江苏省徐州市张集镇吴邵村的十字路口向北走50米,远远地便能瞧见一个蓝色的招牌,上面写着“徐州李琳手机店”。这里是中国移动在村里设立的营业厅,也是李琳开始创业的地方。今年是他经营手机店的第十五年。

起初李琳对开店的想法很简单,自己做生意,自己当老板,有了老板的身份后找媳妇就容易多了。正巧此时村里有个移动营业厅要转让,李琳想着自己中专毕业后有过在徐州市区的电脑城里做维修的经历,便在父母的帮助下花一万多块钱把门店盘了下来。

神奇的是开店后仅两个月,李琳就在熟人的介绍下有了对象,不出半年两个人就结婚了,这正合他最初的心意。然而,彼时手机店的生意却不尽如人意。

2009年,智能手机尚未在国内完全普及,大多数人用的还是功能手机。尽管在当时已经有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但李琳考虑到品牌手机一两千块钱左右的价格难以在农村地区售卖,于是选择做起小众手机的生意。

这些小众手机,只有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的功能,但四五百块钱就可以买到手。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小众手机售后率很高,隔三岔五便有顾客来找李琳修手机。在此情况下,把出了问题的手机挨个送回原厂维修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李琳便挤时间自学起手机维修。日复一日,之后再送过来的手机,李琳只瞧一瞧便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在当时,手机对村里人来说是个稀罕物件,可花了钱却买了个天天出故障的东西,不少人前来维修时会把怒火发在李琳身上,进而也影响到门店的名声。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开店一年半来,钱没赚到不是要紧事,不能再把自己的名声搞丢了。李琳把店里剩余的手机打折处理掉,慢慢地与品牌手机谈起合作。没多久,便迎来智能手机在国内逐渐普及的时期。

2013年至2015年是我国智能手机换代的高峰期,李琳手机店也跟着忙碌起来。李琳发现,即便在当时已经流行网络购物,可村里的人还是更倾向于在线下店里购买手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李琳随时都可以为他们提供售后服务,不管手机出了大问题还是有了小毛病,走几步路就能找到人帮忙维修。

实实在在地与村里的老年人打交道是在疫情期间,按照防疫要求,出行都需要扫码,这是老年机不具备的功能。买个新手机容易,实际操作起来难。对于老年人来说,从只有按键的翻盖手机过渡到智能手机是个不小的挑战,除了打电话,其他的功能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使用。那些拿着新手机却手足无措的老人,一度让李琳觉得有些心疼。

“在数字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我们和家人沟通的纽带,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但这些老年人却很无助,他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常常被我们忽略。”

于是李琳干脆充当起讲解员,手把手地从注册微信账号教起,告诉老人们可以用微信给在外打工的子女们打电话,“这样方便得很!还能视频通话呢,也不用咱自己花电话费了知道不?”教完微信通话教怎么扫码,再教怎么刷短视频解闷,还有一些智能手机的基础操作,基本上每个来店里买手机的老人都要被李琳“科普”一番。有时碰上七八十岁的老人,记性不好,刚讲完一遍就忘了怎么操作了,李琳倒也不嫌烦,继续絮叨着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话。

然而顾客隔三岔五地跑来店里要求维修的场面再次上演了。

“我这手机怎么开不了机?”“手机突然没声音了,打电话怎么也不响了?”“你看看我手机里的照相机怎么找不着了?昨天我还看见了呢!”“我那‘三个键’没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返回主页了!”……

往事重蹈覆辙,但李琳却全然没有像之前那般担心与焦虑。多年的维修经验让他一眼就看出这些所谓的故障和手机本身没什么关系,而是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运用依然不够灵活,他们对手机的功能一知半解,稍微脱离之前李琳给他们讲解过的内容便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手机开不了机是因为充电口接触不良没充进电;无意间碰到静音键才使得接打电话时没有声音;看手机时误触到软件,使得软件错位所以不在原来的位置,只需长按屏幕选中软件挪回去即可;悬浮在手机屏幕下方的导航键若消失不见,在系统里设置一下便能复原……这些在年轻人看来简单到不值一提的操作,却成为老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甚至在李琳几秒钟就“修”好手机后,他们的眼神里除了感激还流露出一丝崇拜,随后忙不迭地问要收多少钱的维修费。

“这要啥钱?这都是小问题,不要钱!”李琳说。可即便如此,有些老人还是觉得过意不去。“那要不你帮我喊个口号吧!我说‘买手机上哪儿嘞?’你说‘去李琳手机店’!”就这样,在疫情期间实体店生意不好做的前提下,李琳想到了用短视频来帮自己宣传的方法。同时,他也察觉到仅依靠在线下店里对手机功能“一对一”地讲解是不够的。于是李琳把一些老年人常会遇到的手机问题,以“维修”的方式拍摄下来,告诉大家故障出现的原因以及改善方法,并借助短视频平台科普给更多的老年人。

在李琳看来,农村其实是一个熟人社会。来店里的大多都是亲戚、朋友、同乡,传来传去,很快连外村的人都知道了李琳手机店。吴邵村作为中心村,它的附近还有三四个小村子,能覆盖一万多人。在李琳的记忆里,最忙的时候他和妻子在店里工作了十六个小时。智能手机下乡,年轻人却持续外流,只留下老年人独自面对数字技术,李琳于他们而言无疑是“救命稻草”。

“其实大部分老年人并不想一直麻烦我,他们来找我修手机之前自己肯定也琢磨了。子女都不在家,周围是和自己一样的老年人,他可能问了一圈都没人懂,实在解决不了才过来的。”

网友送来的“烧鸡店”招牌。受访者供图

在村里老人屡次地光顾下,李琳手机店登上当地数码产品人气榜首,一家卖手机的“烧鸡店”就这样走进了网友们的视野。

假“骗局” 真免费

因为免费维修手机获得村里老年人的信任后,李琳开始一次次公然地“行骗”。

其实在拍摄短视频这条路上,李琳做过很多种尝试。最初接触短视频时,李琳没什么经验,拍摄的内容多以直接宣传自己店内的手机种类丰富以及所给的优惠力度之大为主,这样的业务视频显然收获不了浏览量。之后他又跟风当时短视频平台上流行的情景剧,挑几个有意思的剧本改编成卖手机的相关情节,再和店里的员工们翻拍一下,但依然没什么人看。直到拍摄免费帮老年人维修手机并做科普的视频,李琳的短视频账号才陆陆续续收获了一些流量。虽然当时只在网络上掀起一些小波澜,但却让李琳找到些经验,一是客观真实,二是客户视角,这也成为他的视频一以贯之的风格。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琳在网上看到一些同行用“纳米技术”维修手机的视频,如此专业的术语在此之前他从未听说过。可一探究竟后发现,所谓的“纳米技术”不过是用来唬住顾客以此变相赚钱的幌子罢了。

“比如说手机尾插进脏东西了,正常情况下只要清理干净就行了。当着客户的面清理,他们肯定不会给钱的,因为这种操作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如果告诉客户是用‘纳米技术’清理,就能轻松地赚到30块钱或者50块钱。”这一度让李琳很震惊,因为清理手机尾插这种事情他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老人们干农活时难免会让灰尘弄脏手机,轻轻捯饬两下就能解决的事情,李琳觉得实在没必要收费。

“可能对我们来说,一二十块钱也就是吃个汉堡,可这却是村里的老人们好几天的伙食费,起码是够他们吃一顿肉的。”

如此赚快钱的方式,李琳是不屑的,但却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拍摄短视频的思路。既然纳米技术修手机这么“神奇”,那就干脆把“忽悠”人进行到底!于是从2023年开始,李琳带着他新引进的“纳米技术”在村里公然“行骗”,一“骗”一个准且专“骗”老年人。

李琳与老年人沟通手机问题。受访者供图

“你手机怎么了?”

“说我手机号退出了,不知道怎么回事。”

李琳接过老人的手机一看,屏幕上显示“插入SIM卡”。

“我掐指一算,你打不出去电话了对吧?”

“对,我闺女、我邻居的电话都打不通,都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我给你用纳米技术修一下吧,10块钱啊。”

李琳麻利地打开手机后壳,果不其然,因为卡槽有些松动所以电话卡掉了。他重新把电话卡安了回去,几秒钟的工夫就完成了一个“骗局”。

“你手机怎么了?”

“我看不了短视频,一打开它就自己退出了。”

“你这个是手机系统的问题,得刷机,30块钱。”

“刷机是啥意思?我手机里其他的东西还能留着吗?”

“也可以不刷机,用纳米技术维修可以保存资料,50块钱。”

李琳挨个打开手机里的软件,把软件里的缓存数据进行清理,手机有了足够的内存后自然就能够维持短视频的正常播放,如此又成功“骗”到了一个人。

李琳没想到,如此荒谬的“行骗”手段不仅没有被村里人揭穿,反而使老人们对这听上去十分专业的技术深信不疑。每次李琳告诉他们要收好几十块钱的维修费时,他们的反应都是妥协,殊不知这金额都是李琳随口说的。

很久之前,李琳曾看过一个老人因手机屏幕不亮而去维修的视频,老人下意识地以为是自己的手机屏幕摔坏了,但其实只是他无意间把屏幕亮度调到了最低,却为此花了两百块钱的维修费。当时看这视频时,李琳还觉得不可思议,可如今他明白这种问题随时都会在老年人身上发生。

“说实话就是因为老年人不懂,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认知。老年人不知道这些都是小问题,而我们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它变成大问题。他们自己解决不了,又找不到人帮忙,维修的人说什么便是什么了。”

李琳突然想到之前在网上看过很多次的老年人的数字鸿沟话题,在此之前他一直把这看作是深层次的问题,似乎这与开手机店的自己没什么关系。可当这些问题就时时刻刻地发生在身边时,李琳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哪怕只是帮老年人识别骗局也好。

李琳把短视频内容进行了改良,他以“农村大姐太好骗了,秒赚50元”“每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这家店专骗老年人”作为视频标题,以求吸引到流量,因为只有让更多人看到视频才能真正地了解到纳米技术修手机的骗局。视频里所谓的高端纳米技术,解决的却是再简单不过的小问题,老人们前来维修时多是担忧,待手机修好准备掏钱却被告知免费时立马笑起来,继而喊出独属于李琳“烧鸡店”的口号。

这样一种具备科普性质并自带幽默,同时帮助老年人“反向避坑”的短视频得到网友们的广泛支持,很多视频播放量在万次以上,李琳的短视频账号更是持续涨粉。李琳“烧鸡店”在短视频平台上掀起小波澜后,最终走红网络。

父母在外互助条约

“你手机怎么了?”

“我想来查查工资,我干活的钱都打进这个卡里面。”

“大爷,我这里是手机店。”

“我知道,我听他们说你这里能查,就过来了。”

李琳“烧鸡店”走红网络后,来店里寻求帮助的人越来越多,也带来了各种各样奇怪的要求。

查工资、量血压、修改网银密码、代买火车票、给上学的孩子交餐费,甚至还有人来找李琳帮忙在网上开一份无犯罪记录证明,说是外出打工时要用。更夸张的是有一次一个老太太专程过来找李琳,只是因为她儿子想新买个热水器,老太太想着过来问问李琳有什么推荐,全然忘了李琳手机店对面就有一家卖热水器的店。

李琳为村里老人准备的血压仪和医药箱。受访者供图

起初李琳有些纳闷,好奇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多人来找自己帮忙,追问下去得到的回答是“我听别人说你这里能这么干”“我听别人说你会这个东西”“他们说有什么事就去找李琳,他都会”。问来问去,李琳也不知道所谓的“别人”到底是谁,手机店就这样平白无故地拓展了多项“业务”,生活中常见的大小事都曾在李琳“烧鸡店”里得到过解决。

其实早在创业前期,李琳就开始“多管闲事”了。因为售卖小众手机,店里的生意十分惨淡,李琳试图寻找新的路子赚点外快但一直没有头绪。直到有一日,村里的老人来店里询问能不能帮忙代交个电费,这句话猛然间点醒了李琳。智能手机还尚未在乡下普及的年代,村里也没有设立供电营业厅,想要交电费需要去离吴邵村十公里之外的张集镇中心。家里有年轻人的还好,骑电动车去大概四十分钟就能到,但对孤身在家且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却实属为难。

李琳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四处打听后与邮局谈起了合作,不久便在手机店里开通代收电费的业务。那时候,代邮局收电费每户能额外赚到一块钱的手续费,赶上高峰期时,一天能收好几百户。虽然累,但为乡亲们提供了便利,一点点攒下来的手续费也足以让李琳贴补家用。即便之后手机店的生意一天天兴旺,李琳早已不需要赚外快来维持生活,但他还是坚持保留代收电费的业务,一收就是十多年。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人涌进手机店,但却提出与手机丝毫没有关系的“奇怪要求”,网友们纷纷调侃李琳“烧鸡店”升级成了“民办政务服务大厅”,这样的称呼让李琳直呼“不敢当”。但对于网友们在评论区里留下的“父母在外互助条约”,李琳却表示十分赞同。

在李琳的视频里,那些极其朴素、极致善良,寻求帮助时小心翼翼的老人一度让众网友想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在不久后也终会老去的父母。所谓的“父母在外互助条约”,其实就是人性本善实质下的举手之劳。出门在外,无意间帮助的老人是别人的父母,那自己的父母又何尝不会在偶然间受到来自他人的帮助呢?

这样的道理李琳早在帮老年人设置手机里的亲情拨号时便领悟到了。换新手机后,老人们总会让李琳先帮他们把家里人的电话号码存进去,他们会事先在本子上把号码写下来,李琳挨个把号码输入手机后,再设置好按“1”是打给谁,按“2”是打给谁。这些号码最多时有十几个,最少时只有三个:老伴、儿子、女儿。

“这些老年人的生活圈子其实挺小的,基本上就是围着自己的家庭转了。”

这是李琳一直对老人们有求必应的重要缘由,也是爆火之后面对越来越多的采访邀请时有些害怕的原因。“这些就是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举手之劳没什么稀奇的。我不想一下子被架得太高,现在就想慢一点走,让自己稳定一点就行。”

李琳最终还是答应去参加北京大学第七届京港澳台人口老龄化专题夏令营的讲座,尽管在此之前他从未有过演讲的经历。只因对方说想听他分享一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这是李琳每天都目睹并参与其中的。以及讲座结束后,他可以带着妻子和女儿参观一下国内顶尖学府的校园。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桑妍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农民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