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乡村‘土特产’茁壮发展,农民收入连续39年居全国省区首位,背后十分关键的就是有农业科技的强力支撑。”11月12日,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在全省农业科技工作会议上表示,浙江将以科技创新塑造农业发展新优势,深化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目标到2027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
农业领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任务最繁重、前景最广阔的产业领域之一,科技创新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浙江持续抓好科技强农,聚焦生物育种、现代农机装备与数字农业等重点领域“牛鼻子”,打造了一批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组100”,在今年早稻攻关测产中创造了754.36公斤的最高亩产新纪录;浙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西兰花品种44个,从基本依赖进口到全国市场占有率增至34%,省内自主品种占有率达70%以上;新育成的“金乌猪”品种,在保留“两头乌”猪肉口感的前提下,提高生长速度50%……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7.9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1.35%,农业科技水平居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农业农村部将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带动行动,决定支持浙江建设全国首个智慧农业引领区。眼下,从数字化农业基地,到数字农业工厂,再到未来农场,智慧农业正不断迭代向前,已成为浙江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会上,浙江正式印发《关于深化农业“双强”行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的意见》。根据计划,到2027年,浙江将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8个,新建省(部)级AI智能农业实验室1个,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个,创建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100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00家、数字农业工厂(基地)1000家,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等“四新”标志性成果累计超过300个。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方堃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