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文旅 详情

山东济南:农文旅融合造就美丽乡村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李丽颖 黄中钜
  • 2024-11-21 22:01:15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立足优良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地域文化,全力打造集旅游观光、康养休闲、农耕体验、田园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服务。董家村作为济阳街道乡村振兴样板村,通过壮大特色产业、推出精品研学线路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村集体收入由2014年的0元跃升至2023年的60余万元。从村口望去,宽敞平坦的街道、干净整洁的居民区,处处展现着新农村的新面貌、新变化。

发展农业产业 定经济基础

为夯实农文旅融合基础,董家村着力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就业,让村庄经济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高温蔬菜大棚就是董家村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董家村第一书记杜晓东介绍:“为推动乡村振兴,我们村建设了高标准的高温大棚,现在种植的有小西红柿、黄瓜,过两天还有西瓜。现在大棚年产10万斤小西红柿,收入在40万左右。我们这每个大棚每年可以吸收工人5个,每个工人每天收入是80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据了解,董家村大力推进500余亩土地流转,统一种植冬枣等特色农产品,每年为集体增收20余万元;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展粉皮加工产业,销售额达10余万元;利用闲散土地,吸引长田实业投资600余万元建设研学基地和预制菜加工中心,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传承非遗技艺 添文化活力

一抔黄河土,千载黑陶情。黑陶是45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作为龙山文化的发源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黑陶制作这一非遗技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020年,董家村引进投资200余万元建设集生产加工、研学、展示、销售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设立济南龙格黑陶艺术研究院、山东龙山文化陶艺研学基地、济南龙格黑陶博物馆,并在济南市非遗传承人徐庆增的带领下,以传统黑陶工艺为基础,不断研发创新,探索“非遗+”发展路径,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展注入新生命、新活力。

现在,龙格黑陶艺术研究院的黑陶工坊每周都会迎来不少前来观摩体验黑陶制作的学生和游客。“每周末都有好多孩子来研学,很多人体验完之后都会留下联系方式。”徐庆增说,黑陶工坊不仅能带动村民在此打工赚钱,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学艺,“我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他们喜欢上黑陶,在传承这方面,我很有信心!”

在黑陶技艺课堂上,徐庆增将手中的黄河红胶泥反复揉捏、打磨,经过淘洗、拉坯、雕刻、烧制等数十道工序,制成了“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深如盘”的精美黑陶工艺品。“现在,黑陶制作不再只是做点工艺品的‘手艺’,更是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其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之中。”徐庆增说。

着眼乡村旅游 造精品样板

门前的绿植精美整洁,房间内装修干净雅致,古色古香的家具增添了几分怀旧气息,院落之内可以欣赏典雅精致的龙格黑陶,走到田间可以体验果蔬采摘等休闲活动……在集住宿、餐饮、农耕采摘、黑陶体验于一体的易丰居民宿,是董家村“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的一个精品样板。

据了解,近年来董家村将村内可利用地重新盘活,以“生态+”为引领,结合当地人文和生态等资源,投资建设20多处占地7000余平的各具特色的生态宜居民宿,开发废弃坑塘40余亩用作鱼塘养殖、建造特色景观,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打造了青山绿水映衬下的休闲旅游产业链和文创气息浓郁的网红文创村,建设了一批集民宿、观光、民俗、旅游于一体的精品样板。

2021年,依托当地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及农业基地的成熟配套,董家村打造了长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了研学教室、济水春秋博物馆,开发了50余门专业研学课程,涵盖农耕劳动、传统文化、非遗传承等,累计服务济阳本地、济南、德州及其他周边地区学生1万多名。长田实践教育基地成为济阳区推出的十大精品研学“一日游”最出彩的线路。截至2023年底,基地共开展研学旅游活动170余场次,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见习记者 黄中钜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