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的中泰竹笛,要来体验一下吗?”在日前举办的2024浙江农业博览会上,37岁的朱丹一边熟练吹奏着竹笛,一边热情招呼过往的顾客。不一会儿,这里就成了人气高涨的展区之一。
朱丹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聘请的农村职业经理人。作为“中国竹笛第一村”,紫荆村每年生产销售的竹笛超450万支,占了全球竹笛市场85%以上的份额。而朱丹面对的,是产业振兴与竹笛文化充分融合的挑战,实现由“卖产品”向“卖文化”的升级。
国际友人体验中泰竹笛。
带着这一思考,朱丹带领村里的运营团队深入挖掘年轻人市场,让竹笛文化持续“出圈”。今年4月,紫荆村策划了第一届“春耕节”,邀请200余名国际青年沉浸式体验竹笛制作技艺;今年11月,当地迎来综艺节目《你好,种地少年》第二季的拍摄取景,中泰竹笛得以更好地出现在年轻人的视野中。
随着竹笛文化建设的深入,紫荆村又以中泰竹笛展示馆为“心脏”,串联起沉浸式数字化体验馆、非遗制作体验点百乐集、竹笛音乐广场及直播式共富工坊等参观互动路线,进一步整合农文旅资源,不断延伸竹笛文化产业链。
朱丹团队的不断突破,是余杭区2019年以来探索引育农村职业经理人模式的缩影。余杭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推出农村职业经理人改革,目的就是破解乡村集体经济经营能力不足、运营效益低下等问题,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而这一改革成效,在余杭街道永安村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永安村,97%的土地属于永久基本农田。村里人都知道,这数千亩农田就是村里最大的资源,但如何把这个资源用足、用好呢?
2020年9月,35岁的刘松作为农村职业经理人加入永安村强村公司,着力思考如何把粮食卖出去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们决定先以农文旅活动为突破口,组织开镰节、开春节、插秧节等活动吸引人气。”刘松介绍说,“再应用互联网思维运营‘稻香小镇’,重点打造稻田认养、研学活动两大场景,推动集约化订单种植。”
稻田认养仪式现场。
在刘松团队的运营下,短短4年间,永安村亩均收入由2000元提高至6000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73万元提高到557万元,变身余杭的“明星村”。刘松也成为传说中的“乡村CEO第一人”,今年10月还在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业经理人赛项全国决赛中获得二等奖。
得益于青年人才的不断“加盟”,余杭“乡村CEO”探索颇有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已引育农村职业经理人27名,带动引进农创客1062名、落地乡创项目122个,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超过1亿元,打造出了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区域样板。
最近,余杭区开始面向全国招聘第五批农村职业经理人。从旅游管理到市场营销,从电子商务到乡村发展,招聘计划表上多元的人才专业需求展示了余杭推动青年入乡的底气。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这一农业强区将发展出更多特色的乡村运营品牌,助力这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越走越远。
作者:石鲜鲜 俞华芬 朱建杰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