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就是寺上摩崖石刻!再往上走,还有一处‘四普’新发现文物。”日前,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朱阳镇佛山上,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三门峡市纪委监委文化遗产保护专班和灵宝市调查队工作人员一道穿越密林荆棘,躲过蜂群袭扰,沿着崎岖山路一路找寻,为藏在深山里的文物填好“四普身份证”。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三门峡市纪委监委文化遗产保护专班和灵宝市调查队工作人员在野外进行普查。
这一幕,仅仅是三门峡市纪委监委用心用情护航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侧面、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三门峡市纪委监委制定了《三门峡市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监督执纪执法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把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日常监督检查,画出“施工图”、明确“任务书”、列出“时间表”。聚焦规划审批、文物遗产认定保护、资金拨付使用等关键环节,压紧压实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直接责任,扛牢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监督执纪执法大旗。
“为确保不遗漏任何文物,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聘请第三方公司协助时,怎么确保普查质量达标?”“对于新发现文物,有没有防止瞒报、漏报的举措?”……在双千年古县——卢氏县,市、县文化遗产保护专班工作人员深入“四普”工作一线,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从文物普查实际出发,聚焦关键环节、不遗漏细枝末节,为陈列在崤函大地上的历史文化遗产发声,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护航。
目前,三门峡市“四普”工作已进入实地调查的攻坚阶段,各地“四普”调查队员们利用文保新科技,对“三普”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进行逐一实地调查,并对已掌握的新发现文物线索和普查过程中新发现文物进行实地调查与登记。通过拉网式的调查,清晰描绘区域内的文物“全景图”。
“我们专班对2013年以来全市6个县(市、区),文物保护、‘四普’进展、建章立制、项目资金使用、巡察整改落实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共发现问题线索100余条,主要表现在文物保护不力、专项资金挪用较为严重、‘四普’整体工作偏缓滞后等方面问题。结合查办的典型案例,在各县(市、区)开展以案促改,对3个县、市进行了‘回头看’。截至11月底,全市实地复查‘三普’文物数量累计完成率100%,在全省排名第二。”三门峡市文化遗产保护专班负责人介绍:“文物是历史的绝唱,是文化的荣光。我们只有深度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去,实现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才能做好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监督执纪问责来擦亮历史文化名片,为传承历史文脉提供坚强的纪法保障。”
作者:史少罡 李铁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