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旱碱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河北省沧州市举行。此次会议以“打造黄骅旱碱麦品牌,助力旱碱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旱碱麦产业升级与高价值品牌打造,来自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业等代表参会,共同为推动旱碱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盐碱地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旱碱麦创新团队和沧州市农产品加工技术协会共同举办。
旱碱麦产业发展研讨会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沧州时强调,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这为旱碱麦区域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沧州市委常委、沧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刘勇在致辞中表示,旱碱麦品质独特,是一种稀缺资源。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对推进区域品牌建设达成共识,目前“黄骅旱碱麦”区域公用品牌已获得批复,为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都要发挥作用。企业要发挥创新活力,摆脱对面粉、馒头、面条等老三样产品的依赖,开发多元化产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营收能力。科研院所要与企业协同创新,分工又合作,共同闯市场,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向市场转化。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政策引领和资金支持,搞好外围环境和服务。全市要共同使用好、维护好“黄骅旱碱麦”区域品牌,让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推动旱碱麦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研讨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郭波莉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韩一军教授、光华博思特营销咨询机构韩志辉博士、沧州市供销社党组书记张永志分别围绕旱碱麦特色品质分析与产业发展、我国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品牌建设、沧州旱碱麦产业升级与高价值品牌打造、提升盐碱地特色产品品牌影响力等主题作了专题报告,为旱碱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思路。
郭波莉现场发布了2022、2023年旱碱麦的品质分析数据,并就旱碱麦产业发展路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建议要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做大做强沧州特色面制品产业,加大旱碱麦品牌宣传。
韩一军介绍了小麦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形势和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出我国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他建议要完善小麦品牌政策体系,政府应出台支持小麦品牌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定并完善小麦品牌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要加大品牌建设与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挖掘小麦品牌的历史、文化和传承故事,增强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消费者认同感。鼓励小麦种植户、加工企业和销售商组成产业联盟,形成产业链一体化运作,提高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制定小麦种植、加工、储运等环节的统一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韩志辉分析了粮油行业的困惑与无奈,农业、食品产业链竞争的四大壁垒,分享了农产品加工6次产业价值再造方法和功能性食品品牌双定位路径。他指出,要从消费端寻找高价值,在大健康产业背景下,旱碱麦产业应按照功能化原则设计产品,以属类定位和价值定位双定位打造高价值品牌。
张永志介绍了沧州狮城盐碱地产品品牌协会成立的背景,协会的主要职责和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安排。他指出,协会将从加强选品和研发、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制定全产业链标准、加强宣传推广四个方面着重发力,助力打造沧州盐碱地品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现场发布并展示了旱碱麦高纤面制品、低GI杂粮食品、旱碱麦精酿啤酒、灵芝旱碱麦菌粮功能性食品配料、旱碱麦助眠茶和旱碱麦高纤代餐粉等最新产品和技术成果。
参会的60余家企业对研究院展出的科研成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部分企业就旱碱麦半干面加工技术、旱碱麦啤酒加工技术等成果与相关专家、科研人员进行了对接交流,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旱碱麦产业发展研讨会的举办,旨在有效整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资源和优势,加快推进产业经营品牌化、加工精品化、成果产业化,坚持走特色化、高值化、科技化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全面提旱碱麦产业竞争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