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河北宁晋县黄儿营西村:“致富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李杰
  • 2024-12-15 13:02:03

“每做一件事儿,都要看看对老百姓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就全力以赴,快干、干好。”河北省宁晋县黄儿营西村干部李计群说,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宁小五始终把村民利益放在心上,坚持抓党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带领乡亲走上“头雁富、集体富、共同富”的康庄大道。

黄儿营西村有1580户4906口人,党员156人,村党委下设农村党支部、企业党支部、社区党支部、商业党支部等四个支部。近年来,村庄坚持发展电线电缆产业,2023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0亿元,完成税收2亿多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选出一个好党委

黄儿营西村地处冀中平原,田地盐碱贫瘠,曾经是一个“讨饭村”。

2008年初,黄儿营西村集体账上欠债64万元。也是这一年春天,在广大村民热切期盼中,村里企业家宁小五担任起村党委书记。

“干真事、干实事,比什么都顶事!”宁小五回忆说,上任以来,他坚持“能人治村”的理念,先后吸纳26名优秀企业家进入村“两委”班子。他们有实力、有能力、有眼界、有担当,均不领取报酬,还自掏腰包支持村庄发展,成为带领乡亲们改变命运的“精英智囊团、红色火车头”。

2013年,黄儿营西村成立了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融合、抱团发展的村党委,下设农村党支部、企业党支部、社区党支部、商业党支部四个党支部,确立了全村乡亲共同富裕的目标。经村党组织研究决定,相继流转村民土地1200亩,投入资金3.6亿元,引导发展电线电缆特色产业。之后,又相继流转4000多亩土地,建设酿酒厂、教育产业园、教育实践基地、商业街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其中,黄儿营酿酒厂年利润120万元,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黄儿营酒”还成了跟随电缆销售网点走遍全国各地。

在村党委领导下,经过16年发展,2023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0亿元,完成税收超过2亿元,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0万元。黄儿营西村成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该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

确立一个好产业

走进黄儿营西村,电线电缆企业一个挨着一个,4000余家门店临街而立,车流人流川流不息。据了解,仅有4900多人的村庄,流动人口却有5万人之多。

20世纪80年代,黄儿营村乡亲为了生计,一些人们开始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电缆加工和生产,而且大多是家庭小作坊式的,规模小、品牌杂,质量良莠不齐。宁小五为改变这一状况,村党委规划建设宁联创业辅导基地,帮助企业引进所需要的技术和人才,协调银行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逐步实现了从生产到营销的“五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入料、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五指并拢、攥拳冲天。”在村党委领导下,一举改变了村里分散小作坊式的生产格局,80多家小作坊在这里孵化成规模企业,黄儿营西村发展成为一个电线电缆特色村。“上游”村内有经营铜杆的商贸公司;“中游”有专门对铜杆进行拔丝、胶丝的企业,还有专门做线缆内绝缘,专门做合成线缆,专门对线缆打铜带,专门做线缆外护套的企业;“下游”有10余家物流公司,将成品线缆发往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或按订单发到用户手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今年到9月份已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 明达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是村里的线缆产业龙头,该集团总工程师邢太文介绍说,企业以研发制造铝合金电缆产品为主,铝合金电缆通过美国UL认证、加拿大CSA认证,年出口量超2000个集装箱。

“村内企业所需要办理的各项业务,均可在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符合规定的事儿马上办,需要协调的事儿帮你办,存在疑难的事儿我来办,一个服务原则就是方便、快捷、高效、优质。” 宁小五说,为促进线缆企业快速发展,该村建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创新推行“党组织+商会”机制,使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做到了“参与不干预、管理不包揽、监督不越位、服务不添乱”。

如今,全村有电线电缆企业2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50家,超5000万元企业152家,拥有商业门店3000多家,每年线缆交易额达15亿元。

蹚出一条共富路

走在黄儿营西村里,宽敞整洁街道旁,绿植花卉映照。

“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们精神振奋,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宁小五介绍,在乡村振兴大潮中,该村建成了黄儿营大市场、两个星级酒店、3A级红色文化园、黄儿营建材城、赛马骑术场、室内篮球馆。

如今,全村集体收入6000多万元。李计群介绍说,村党委一班人认为,“集体经济蛋糕是大家干出来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在正道儿上,让乡亲们实实在在地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为此,该村每年拿出100多万元,邀请石家庄白求恩和平医院到村里免费为老年人、老党员、老干部做体检,做到有病早治疗、无病保健康。全村1000余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均“助老金”已达1000元以上。

为打造美丽宜居环境,村集体投资1亿元建起福园社区,90%的农户都搬进了干净舒适的住宅楼。投资35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马路、硬化路面、亮化美化、通电通水、通网通气。每条街道都实现了绿化美化,乔灌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一街一景”,漫步村里犹如进入一个大花园,美不胜收。

“街道拓宽改造、村庄绿化美化、教育设施再提升、服务企业全周期……” 黄儿营西村还成立了巡逻队、环卫队、园林队等,用于社会治安、秸秆禁烧、环境保护、树木管理、垃圾清理等公共服务,村党委把一件件实事干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