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回“家”
赵丽军
今年8月,卧床多年的母亲溘然长逝。小城的楼房里,只剩下年迈的老父亲,孤零零地守着他们住了十几年的家。
父亲说,我还是回老家住吧。十几年前,为了给半身不遂的母亲治病,父亲无奈离开了老家,搬到了我们所在的小城。他是多么不情愿啊!他住了70年的乡村,吃的是自家种的粮食蔬菜,喝的是山上流淌的泉水,呼吸的是乡间清新的空气,交往的是几十年知根知底的乡亲。可是,来到小城,他两眼一抹黑,谁都不认识,啥啥不习惯。甚至,听不懂人们说话,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他如生活在孤岛一般,每日孤独落寞,无精打采。
我们深知父亲对老家的眷恋,可是父亲已经88岁,年纪太大了呀,怎么放心让他一个人回去呢?思虑再三,我们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而是商量着,轮流照顾老父亲,搬到儿女家住,一来方便照顾,二来避免了他的孤单,可以享受儿女陪伴的天伦之乐。
于是,父亲从此开始了和儿女共处的日子。先是在大姐家住了10天,接着去二姐家住了10天。正当我摩拳擦掌、准备迎接父亲到我家的时候,父亲突然发话了:“我不和你们轮班住了,我要回家。”为什么呢?我们好生纳闷。想想父亲在我们几个家里,哪个不是白天好吃好喝伺候着,晚上陪着说话聊天,时不时地还开车带着出去遛遛哄他开心呢?可是父亲说:“你们白天上班做事,还要给我做饭,太麻烦了。而且你们一走就是一天,我一个人在高楼里出不去进不来。孩子的家不是我的家,我还是回去住吧。”
没办法,遵从父亲的心愿,回到了他原来的楼房。我们给父亲专门请了一个保姆,每天不离左右地伺候他。这样大约过了半个月左右,父亲又说话了:“把这个保姆辞了吧,我有手有脚的还能动呢,干吗要一个人整天陪着我,伺候我这,伺候我那,这不成了地主老财剥削人了吗?我受不了,你们赶紧把人辞了!”父亲脸色发青,带着明显的怒气。
不让请保姆,又不放心父亲一人独处,我们姐妹几个,重新开始了轮流伺候父亲的生活。只是,这次不是在自己家里,而是到父亲的楼房,一人一天,24小时轮班到岗。于是,赶上谁值班那天有事,该上班的就得调班,该哄孙子的就得换人,哪怕是病了,也得找人替班。时间长了,真是有些吃不消。
父亲也看出了我们的为难,无奈地长叹:“我老了,一个人回不了老家了,你们把我送养老院吧!”
送父亲去养老院,别说他自己不愿意,就是我们做儿女的,一时也难以接受啊!养儿防老的观念,不仅在父亲这一代人根深蒂固,就连我们也是深受传统思想束缚,不愿迈出这一步。我把我的顾虑说给朋友听,她却不以为然——都什么年代了,你还这么不开化。都像你这样想,以后还不把我们的独生子女给累死?!
朋友带着我,连续看了几家小城附近的养老机构。没想到,每个养老院都是环境整洁干净,老人住的是双人标间,吃的至少是两素一荤一汤,玩的有健身娱乐,护理员随时上门服务。看来,国家这些年对养老机构投入巨大,全社会都开始关注养老事业发展了。
思想转变后,我又开始带着父亲和姐妹们参观考察。一番察看比较之后,最终选定了软硬条件都好、又离我们较近的一家养老机构,怀着又期待又无奈的心情,把父亲安顿了进去。
探望父亲时,看到父亲正坐在院外的长廊上,和老人们聊天。看来,父亲在这里找到了朋友,不再那么孤单了。父亲说,这里的老人大多都是附近村里的,他们离家不离土,环境适应,生活方便,过的很是舒心。“要是咱村也有这样的服务,我一定回到老家去。”父亲说话的时候,眼里充满了羡慕和期待。
父亲无意间说的话,没想到竟然真的实现了!就在他入住养老院不久,老家也开始筹建养老中心了。听到这个消息,父亲开心极了!他一天天地数着开业运营的日子,朝思暮想,日念夜盼,期待着早一天回到老家去。
养老中心开业那天,一大早,父亲就穿戴整齐,打好包裹,在原来那家养老院的门外等着我了。看到车来,他迫不及待地拉开车门,连说快走快走!回家回家!甚至顾不得跟养老院的朋友们告别,就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到达老家养老中心后,工作人员迎上前来。父亲一看就兴奋了,这个是本家的侄子,那个是邻居的儿媳妇,再一个年轻的,应该是孙子辈的吧?哈哈!都是熟人啊!再往里走,看到入住的老人,都是熟悉的面孔,小时候的玩伴,上学时的同学,种地时的伙计,哎呀!“十几年了,我日思夜想的,就是和你们在一起啊!”父亲的眼睛湿润了,握握这个老人的手,摸摸那个老哥们的胳膊,看到儿时的发小,竟然激动地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
进入房间,我们立刻眼前一亮:宽敞明亮的落地窗,干净整洁的大床房,独立的卫浴间,简直像宾馆一样;而且,这里还有棋牌室、台球室和放映厅,专供老人们休闲娱乐;院子里有健身器材,甚至还留有一小片空地,专门留给闲不住的老人来种菜。父亲看着这一切,高兴得合不拢嘴,嘴里喃喃着:“到家了,到家了,我终于回家了!”
是的,这里不仅有完善的养老设施,还有亲切熟悉的父老乡亲。这里放眼一望都是家乡翠绿的山,举杯一饮都是家乡甘甜的水,甚至还能清楚地看见,自家老屋的烟囱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默默地与他相望……
父亲感到从未有过的踏实,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稳稳地、牢牢地停靠在了家乡的土地上。
落叶归根!国家的政策真是好啊,鼓励支持每个村子兴办养老机构,让恋乡守土的村民不仅老有所养,还能够离家不离土,这免除了多少老人的思乡之苦、乡愁之痛!
享受着好政策的实惠,我的父亲,经过十几年的“在外漂泊”,终于如愿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地方,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