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鹏
日前,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索金乡桑木林村,一场别样的集体经济分红——饲草实物分红在田间地头展开。村民们聚集在村集体的人工饲草基地,当村干部喊到村民名字和分红饲草吨数时,村民们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声。桑木林村的饲草基地今年迎来大丰收,410亩基地收获半干草60余吨,为97户村民每户发放饲草0.5吨至0.75吨不等。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水源匮乏,高寒、缺氧、风沙是桑木林村的“标签”。在这个海拔4300米的半农半牧村,人工种草是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2012年,原西藏自治区农业厅驻桑木林村工作队立足实际,着眼群众增收发展了410亩的村集体人工饲草基地。
十几年来,人工饲草在桑木林村发展畜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24年5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第十三批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通过入户了解和实地走访,在充分尊重村“两委”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了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策略,并多方位扶持饲草基地发展。
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农牧科研部门联系,寻求并引进耐高寒、耐干旱的饲草新品种进行试种。在饲草生长季,驻村工作队一方面协调安装了网围栏,避免了牲畜对人工饲草的破坏;另一方面带领村民做好田间管理,根据气候变化、苗情长势,科学开展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确保人工饲草获得丰收。在收获季,党群连心同劳作,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与村民们一起到基地收割饲草,既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也缓解了农牧民群众缺少劳力的燃眉之急。在冬季来临之际,面对农牧民群众饲草短缺、牲畜越冬难等问题,驻村工作队多方协调,解决了牲畜越冬和春季接羔育幼所需的10吨饲料,为农牧民发展生产雪中送炭。
图为桑木林村饲草分红发放现场。 受访者供图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