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四川省理县:高原产业新亮点 冷水鱼游出“致富路”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王晓乾
  • 作者:姚汶男 张艳玲
  • 2025-01-01 16:53:21

“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奋斗到底”“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长征走过的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是红色光荣之地,至今,在理县境内仍可见当年红军留下的口号标语和历史遗迹。在理县的壮丽山峦中,蕴藏着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也出产琳琅满目的绿色农产品,理县甜樱桃、青红脆李等高原“土特产”名声在外。

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落地理县,为当地开拓水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最近,理县上孟乡绿叶村的党支部书记王学兵异常忙碌。得益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的资助,新建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已经竣工,水池中已引入了山泉水。“这个占地30亩的基地原本是村里闲置的河滩地,没想到如今派上了大用场。”王学兵说。

绿叶村全村不到500人,是一个纯藏族村,村民主要靠采挖虫草和种植蔬菜谋生。“冷水鱼项目的实施,不仅对绿叶村产业发展是一大突破,对理县冷水鱼产业的突破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理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冷水鱼是指那些只能在较低水温环境中生存的鱼类,通常不超过20℃,理县丰富的冷水资源和独特的海拔环境发展冷水鱼得天独厚,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

理县的年均水温保持在9至10摄氏度,冬季水温甚至能下降到1至2摄氏度。水温偏低,导致冷水鱼类的生长速率减缓。在四川的其他冷水鱼养殖地区,冷水鱼从鱼卵发育到成鱼大约需要24个月,然而在理县,这个过程可以延长至36个月。生长周期的延长使得鱼肉更加紧实,品质更优。以鳟鱼为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水温越低,其肉质中的脂肪含量越高,口感也更受消费者青睐。

“我们引入了专业的冷水鱼养殖企业合作,村集体每年保底有30万元的分红。”王学兵说,村民们没有养鱼经验,先跟着专业团队慢慢学习。在养殖基地旁,一个15亩的蔬菜大棚正在抓紧施工搭建,作为冷水鱼基地的“伴侣”,这个蔬菜大棚可不一般,“水培蔬菜”是其主打特色,其中的水正是来自鱼塘。看来,前沿的鱼菜共生循环模式马上就要在高原雪山脚下的绿叶村扎根了。

如今,在绿叶村的冷水鱼养殖基地里,清澈的冰川融水缓缓流淌,孕育了丰富的冷水鱼资源,鱼群摇曳着一个又一个村民致富的水波。

作者:姚汶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