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湖北松滋姜家岭村:“五比五让”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李丽 刘端
  • 2025-01-08 17:26:53

腊月里,走进湖北省松滋市斯家场镇姜家岭村,连绵起伏的油茶林绿浪翻滚,生机勃勃。“最初种植的300亩今年已经挂果,油茶果已经采摘了大约八万斤。”姜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梅启新说,全村还将进一步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力争发展到2000亩,3至5年以后实现产值过千万。

姜家岭村原本是一个既无资源又无资金的千人小山村,穷则思变,姜家岭村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镇带头开展“五比五让”乡风文明实践,村庄面貌渐渐焕然一新。

比勤作,让果香遍野。“以耕促学”,引导村民励志尚学,“以学促耕”,吸引莘莘学子反哺家乡,带领村民抓实产业发展。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油茶产业1500亩,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劳务薪酬”的利益联结机制,联农带农让油茶花开遍山野、茶油果结满山头。

比读书,让书香四溢。切实发挥“头雁”作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梅启新20多年来逢会必讲教育、逢人必劝读书,持续强化教育兴村理念。将崇文重教理念纳入村规民约,在村口醒目位置树立励学门;不断完善奖学制度,在村部广场开辟专栏,每年将考取大学的学子名册张榜公布,并按照本科生1000元、硕士生2000元、博士生3000元的标准给予现金奖励。近20年来,在这个千人小村里,已累计培养出博士生13名,硕士研究生38名,大学生231名,走出去的莘莘学子已累计为村级公益事业捐资200余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已达150万元。如今的姜家岭村,已享有了荆州“博士第一村”的美誉。

比家风,让墨香传承。面向农户征集家风家训,统一制作家训牌匾并上墙,引导群众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定期举办道德讲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宣讲先进典型。村妇联充分发挥女性在家庭助廉促廉中的独特作用,广泛开展面向家庭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大力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彻底摒弃不良攀比风气,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不比做屋,只比读书。“晴耕雨读”蔚然成风,尊知重教的优良传统深入人心,家家户户以有一名大学生为荣。

比宜居,让花香弥漫。以优秀家风家训为导向,以文明家风促进文明乡风,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家乡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发动群众“扫干净、码整齐”;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规划建设街斯田园项目(街河市镇至斯家场镇沿线),建成姜家岭博士书院、耕读文化园、油茶公园和书香食堂等,让乡村更加宜居。以崇文尚学文化为基础,走“产、学、研、游”四位一体路线,成为三产融合发展新典范。人居环境整洁如画,社会风气向好向善,十余年来全村没有1例邻里纠纷,没有1家麻将馆,党风清,民风淳,家风正,学风浓,被省文明办、省妇联授予“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

比情怀,让家乡振兴。情回故里、才聚家乡,日常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在外人才联系感情,传统节假日时段上门拜访、召开村级发展座谈会,号召成功人士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献计献策。在外成功人士致富不忘桑梓情,反哺家乡赤子心,捐资捐物热情高涨,凝聚推动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作者:刘端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