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人物 详情

代表委员的“田坎足迹” | 徐凤秋:让更多农民吃上“艺术饭”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吕兵兵 蒋欣然
  • 2025-03-03 20:27:29

“2024年,我带领鲁西书画院免费培训学员700多人,其中农村妇女占比90%以上,这些学员绝大多数已能完成工笔牡丹画创作,在家门口吃上了‘艺术饭’。”日前,在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董官屯镇刘官屯村的鲁西书画院,全国人大代表、鲁西书画院院长徐凤秋这样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

有“中国牡丹之都”美誉的菏泽市,不少农民靠着种牡丹“发花财”,而巨野农民则靠着画牡丹走出致富路。徐凤秋介绍,农民画师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技艺突出的月收入过万元。巨野已有超过2万名农民从事书画产业,年可创作作品150余万幅,2024年实现综合产值约25亿元。

从农民画师到省级工笔牡丹画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在成长过程中,徐凤秋为带动更多身边人拿起画笔奔富路,于2003年在村里创办起鲁西书画院,以贫困户、留守妇女和残疾人为重点培训对象,提供免费的工笔画技能培训。

34岁的景栓柱就是鲁西书画院的一名残疾学员,在到画院之前,他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如今靠着绘画技艺,他脸上写满了自信地笑容:“完成这样一幅工笔牡丹大概要两天,一幅能卖几百块钱。俺终于不会给家里造成负担,还能帮着家里减轻困难了。”

据了解,自书画院成立以来,徐凤秋先后免费培养6000多名书画人才,带动就业7000余人,其中残疾人200余名。20多年来,徐凤秋与丈夫坐着火车背着画卷,去全国各大城市展示书画院作品,只为推销巨野工笔牡丹画。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她更感到为农民画师代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次全国“两会”,徐凤秋就仔细准备了《关于支持农村绘画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支持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议案,渴望吸引更多人关注农民画师这一职业,支持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

【记者手记】

爱乡村 更爱乡人

从农家妇女,到农民画师,再到书画产业带头人,1971年出生在巨野乡村的徐凤秋,就在这片沃土上汲取着别样的养分,滋生出浓厚的乡情,也绽放出了绚烂的芳华。她说:“爱乡村,更爱乡人,从接触到工笔牡丹画开始,我就感到这是一个适合在乡村成长的产业,是能够带富更多乡邻的产业。”

于是,原本有着很多进城机遇的徐凤秋,毅然选择带着丈夫,赌上身家,回村创办起农民书画院。为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她出工出力做免费培训;为打开市场销路,她买最便宜的车票、住最廉价的旅馆去推销。如今,看到产业规模的扩大与市场的拓展升级形成了良性循环,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民能够在家拿起画笔挣钱,让徐凤秋由衷感慨:“这20多年的坚持,太值了!”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蒋欣然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