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时政头条 详情

农民日报客户端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勇挑大梁 奋力担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江苏代表团引发热烈反响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毛晓雅 刘诗麟 祖爽
  • 2025-03-06 19:56:41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下午6时许,江苏代表团驻地热闹起来,代表们满面春风地走来,有人手里拿着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有人忙不迭地表达着激动的心情。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代表们备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肩头责任重大。

谈体会、聊心得、话落实,代表们给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分享了自己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感受。“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答卷怎么写?在代表们的讲述中,答案跃然眼前……

“科研人员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走好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的路子,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在与总书记面对面汇报工作的过程中,来自生产一线、沾着“科技味”的思考也一起走进人民大会堂,让代表们回到驻地后仍然念念不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总书记的话特别有力量,我们科技工作者必须自立自强,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攻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思考良多,“我主要是做土壤研究工作的,现在我们不光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还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工作,解决土壤酸化、黑土地退化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用科技去解决,需要农业科研人员共同努力。”

受到激励的不止沈仁芳一人。来自江苏里下河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高德荣,是当地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已经扎根小麦育种领域三十多年。一直以来,他在田间地头研究粮食,致力于传递基层农民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心声,他感慨:“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科研人员更加坚定了前进的信心,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比方说我们培育的小麦品种要大面积推广,就要和企业携手前行,才能更好推动大面积增产。”

“总书记的话也给我们传统制造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徐云飞说,“过去两年我们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一直在爬坡过坎,接下来会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结合现在的新科技、新技术,不断探索传统制造业的新质生产力。”

“青春版牡丹亭连演五百多场”——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我在发言中提到了昆曲,汇报了传统戏曲如何创新发展……”刚刚回到驻地,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关注如何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院看戏,同时也让更多优秀文化作品直达基层。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我们所做的就是把优质文化资源更多地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当然,首先是要创作出有思想性、艺术性和群众性的高质量作品。”柯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说,“只要作品够好,就不愁没人看,比如青春版牡丹亭已经连演五百多场,场场观众都爆满。”

如何把村里的精神文化建设搞好,如何让村里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多彩?在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过程中,作为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岐山村党总支书记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永也在思考。“我们村可是全国文明村!”杨永言语中透着自豪,“岐山村坚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打造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乡村文化活动,打响了‘夕阳红’、‘火葫芦’两大志愿服务品牌。同时,通过先进典型评选和‘爱心妈妈’志愿服务等有效载体,找准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抓手,不仅营造了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的乡村风尚,还走出了一条自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和谐有序。”

“作为文博工作者,我感到很振奋。”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说,“对文博工作而言,落实好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就是要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深挖细研文物隐藏的故事,通过展览、社会教育活动、文创产品以及沉浸式体验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大众把参观博物馆作为一种生活休闲和文化消费方式,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不仅能够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也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文旅产业的从业者,我从总书记的讲话中获得了方向和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说,“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在文旅产业发展上我们还有更大的空间。怎样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这篇文章做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要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绘就共同富裕美好图景

激动、光荣,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回到驻地后脱口而出的两个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近年来,在江苏,通过产业振兴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村庄不在少数,德胜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早年的德胜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近年来,德胜村成功引进了“渔光互补基地”、物流基地以及储能基地,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老百姓收入也提高了很多,村民人均收入近6万元! ”杨恒俊比出了一个“6”的手势。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离不开人才支撑,一批担当作为的“领头雁”和致富带头人正带动乡亲们一路向前。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盐城市高作镇陈甲村党总支书记鲁曼,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道:“10多年前,我辞去了城市的工作,扎根乡村创业,成立了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以自己熟悉的互联网销售为抓手,从打造网红直播试点村、培养党建网红队伍做起,帮助更多村民掌握电商直播技能,实现了农产品‘出村’、信息‘进村’。我们探索出的‘村企共建’新路子,帮助陈甲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渔樵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路路同样是一位“领头雁”,她成立的合作社创新探索出了“畜禽—菜—鱼”绿色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对于如何实现共富,姚路路认为:“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比如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也要持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刘诗麟 祖爽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