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东济宁“运河之都酒”冠名,大运河传媒联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以及世界运河城市CanalWalk行动组委会共同举办的2024“运河之都酒”•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十大新闻事件评选活动经过前期初选、线上评选、专家评审后,迎来最终结果。大运河传媒现正式发布。
2024年,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再创辉煌,中国各地运河建设如火如荼。“运河”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成为对话世界的共同语言。从2022年开始,大运河传媒作为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官方媒体平台,每年举办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十大新闻事件评选活动。活动旨在让运河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纽带,提高公众对运河保护和利用的关注度,进一步促进全球运河城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展示馆揭牌仪式在扬州三湾公园举行。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席、扬州市市长潘国强为展馆揭牌。在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推动下,扬州市世遗办和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共同启动建设中国大运河申遗展示馆项目,并于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纪念日正式开馆。
2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确定21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上榜,成为大运河沿线唯一入选的景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三部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从北向南绵延超过12公里。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整合“三庙一塔”、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三大核心景点,辐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路县故城、通州古城、张家湾古镇、西海子公园等北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体验、购物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隋炀帝陵遗址公园于2月3日对外开放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入园参观实行预约,门票价格30元。每日开放时间为8:30-17:00(16:00停止入园),周一闭园。隋炀帝陵遗址公园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西湖街道蜀霞路1号,占地面积11.07万平方米。公园主体建筑分为帝陵遗址和博物馆。其中,隋炀帝陵遗址位于公园正中,外观借鉴隋唐时期帝陵的“覆斗”型制,并与传统建筑庑殿顶形式相结合,被专家们誉为“落地的皇冠”。馆内原址展示了隋炀帝与萧后砖室墓穴,以及星象图、沙盘、3D影幕等。同时,围绕隋炀帝陵遗址还设有青史朗鉴、隋唐历史展示、琼花苑、隋皇诗碑等景观。博物馆位于公园西北侧,馆内综合运用图文、实物、模型场景、声光电、多媒体互动等手段,系统展示了隋代历史和隋炀帝陵考古发掘出土的精美文物。
天津市南开区重点针对鼓楼--古文化街片区,打造中国北方运河文化旅游休闲区、老城厢开放式博物馆、河海津韵主题沉浸街区。南开区依托文旅景观自然形成的“龙头、龙脊、龙尾、龙珠”布局,将结合天津河海交融文化,植入蛟龙出海形象,勾勒出南开特色文旅脉络,寓意南开加速腾飞、助力天津现代化大都市发展之势。
6月21日,随着一声汽笛拉响,满载84标箱小麦、玉米淀粉、石材、卷纸等货品的“济港货6001号”集装箱货船,从济宁港航龙拱港开赴苏州港太仓港区,标志着“济苏绿色穿巴”正式开通。“济苏绿色穿巴”首航,开通点对点、高密度的集装箱航班,每周3-4班,目前共投入6条集装箱船上线运营,均可以享受优先靠泊、装卸费率优惠、降低舱位费等政策,让更多的企业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优惠。
甲骨文故乡河南安阳将开启“全球甲骨文数字焕活计划”,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让这一古老文字焕发更多新生。
1月20日下午,衡水市河北梆子现代戏《华家口》首演在衡水保利大剧院举行。该剧以衡水世界文化遗产点“华家口夯土险工”为素材,讲述了一个保护与发展的故事。该剧第一次将当地世界文化遗产搬上舞台,在运河题材舞台剧创作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1月18日晚,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上,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推荐的《大运河•河北民间故事》一书荣获本届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奖。《大运河•河北民间故事》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编纂河北段大运河民间故事的经典作品,记录了大运河河北段两岸人民群众口口相传的运河记忆。
《不息的水脉——大运河讲谈录》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是赵珩撰写的一部文化散文,讲述千年文脉的运河文化。
日本作家泷满里子出版了新书《为中国料理着迷》,记录了36年来淮扬菜在日本的发展经历。书里介绍,中国菜中有四季(春夏秋冬),而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东西南北),有许多菜肴使用的食材在日本是没有的。泷满里子运用45年来积累的专业知识,通过自己的美食体验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中国菜的魅力。她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淮扬菜在东京的发展。
扬州市文联主席姜师立新书《大运河申遗故事》出版,这也是他所著的第21本和大运河有关的书籍。全书分11章,由46个故事组成。读者们读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如同重返大运河申遗征程。
9月27日晚,大型话剧《北上》在杭州大剧院首演,展现运河儿女精神图腾。话剧《北上》改编自著名作家徐则臣的同名小说。2019年,徐则臣凭借《北上》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11月30日,《大运千年——古运河历史文化钩沉》新书发布会暨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友兰学堂举行。该书以中国古运河为主题,由纪录片导演陈举携手国家一级作家、文学评论家、军旅作家、运河生态学者蔡桂林创作。
12月3日,《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赠书仪式在浙江绍兴越城区举行。这是第一部系统性研究浙东运河的百科全书式著作。
12月23日,《闪耀吧!大运河》开播。节目集结了20余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顶尖学者和实力嘉宾,以“真听真看真践行”的感受式探索方式,多维度地展现了运河沿线城市的魅力。该节目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牵头策划,优酷出品,优酷人文承制。
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主办的“大运河遗产传承与利用主题论坛暨《大运河:岸边的运河时光》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该书以运河科技和历史文化为主线,从大运河27段河道、58个遗产点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41处,把一条完整的中国大运河串连起来,通过独立成篇的一个个故事,从多重视角解读大运河,展现大运河的科技智慧与历史文化风貌。
作家许卫国长篇小说《运河三部曲》入选“北京(国际)大运河文化节”十佳图书,排名第六。同时,入选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流淌的史诗——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凤凰好书精选”第一名,入选“在河之端阅览千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图书展”。《运河三部曲》以隋唐运河古汴河段农村为背景,描写了近百年来这里的乡村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新农村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月26日,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这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新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首次展示。
德州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项目是德州市德城区重点项目,也是德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项目之一。占地面积约1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9万平方米,总投资24.5亿元,包括一个主馆和六个副馆以及望帆楼、见可园。建成后将成为德州历史文化的城市客厅、齐鲁文化旅游的枢纽门户和大运河文化经济带的重要地标性建筑。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也是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
4月15日上午,由江苏省文投集团、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市江都区携手打造的中国扬州大运河短剧产业基地在江都区揭牌。中国扬州大运河短剧产业基地,将以资源优势、组织优势、专业优势,为扬州、江都文旅产业嵌入数字引擎、拓展多元空间,为扬州文旅业态创新、布局优化、品牌创响形成龙头引领、增添汩汩动力。融合国内数十家单位企业的中国扬州大运河短剧产业联盟也宣告成立。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浙江绍兴考察过的浙东运河文化园浙东运河博物馆里,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指导,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办的“运河文明与国际交往”文明大讲堂暨中外青年运河文明交流系列活动,拉开帷幕。WCCO秘书长陈玲春向大会致辞,并参加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启动仪式。WCCO执行副秘书长朱媛、世界运河城市 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主席程颢等参加了“世界运河城市 Canal Walk行动发布及签约仪式”。
作者:王君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