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南繁科研育种新基地投入使用

2025-03-08 14:55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唐亚华 作者:李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为加快提升内蒙古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水平,增强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经内蒙古人民政府同意,2024年内蒙古农牧厅新流转土地601亩,将原有524亩的南繁基地扩增至1125亩,目前蒙草公司、种星种业等多家企业已入驻新基地,开始了牧草和农作物种子的繁育及鉴定种植。

内蒙古南繁科研育种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现在每年有30多家区内的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在海南省开展种子扩繁、加代、鉴定等工作,全区90%以上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都经过南繁加代选育。建成后的新基地可为区内20多家南繁单位约110人提供科研生产和生活服务保障。

南繁育种是我国种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开展南繁育种对种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蒙古农牧厅推进南繁科研基地建设是落实“五大任务”、推进内蒙古种业振兴、实现海南与内蒙古长期合作与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此次新基地建设将融入智能化农业信息管理平台,集互联网、物联网无线通讯、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于一体,实现田间气象、土壤、虫情、苗情等实时信息自动采集、汇总,为育种管理提供精细化、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决策支持,实现智能化高水平育种管理。玉米单倍体公共实验平台的建成,可有效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大大提升科研育种的工作效率。

未来,内蒙古将充分发挥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作用,全面开展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和部分区域特色作物以及蔬菜等品种的加代选育、品种测试、种子扩繁、种质资源鉴定、种子质量鉴定等,努力将基地打造成集科研、生产、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规模化、高水平农业育种科技创新平台,力争进入国家共推共建高水平南繁试验基地目录,深度融入国家“南繁硅谷”建设目标中,为促进内蒙古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种源支撑。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