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树名为‘翻身树’,1964年9月,毛主席品尝过这棵树上的梨,并大加赞赏‘要大力发展,让全国人民都吃上它’。”时至三月,梨花绽放之际,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如期迎来梨花文化旅游节。苍溪县梨文化博览园游客络绎不绝,皆因慕名而来,欲一睹梨花盛景,体验梨文化。每日,解说员张娟都会向前来游览的游客讲述苍溪雪梨的历史故事。
图为苍溪县梨文化博览园。刘徽 摄
博览园内种植梨树11000株,其中百年以上的老梨树达180余株,现今,这里不仅成为展示悠久梨文化的“大观园”,更是作为保护传统苍溪雪梨品种的“基因园”。
苍溪雪梨,又名施家梨,栽培历史可追溯至1200多年前,乃砂梨群落中的瑰宝,单果重可达1900克,被誉为“砂梨之王”。得益于苍溪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这里阳光普照,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尤其是富含硒元素的红砂土,为雪梨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1989年,苍溪雪梨荣获农业农村部优质农产品称号;1998年,苍溪县荣获“中国雪梨之乡”的美誉。此后,苍溪雪梨陆续荣获“梨王”牌注册商标、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且苍溪县被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苍溪雪梨原料生产标准化基地县。此外,苍溪雪梨还被引种至日本、朝鲜以及国内20多个省市进行栽培,成为四川省内分布最广、栽培数量最多、产量最高、适应性最强的优良梨树品种。
“20世纪90年代初,苍溪县确立了‘庭园富民,产业立县’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据苍溪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罗晓燕介绍,苍溪雪梨从一个梨品种发展成为区域品牌,从房前屋后的庭院经济到发展成覆盖全县31个乡镇的现代农业产业,苍溪雪梨不仅是一种水果、一个产业,更承载着苍溪农业文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
现代农业科技的融入,让苍溪雪梨的种植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品种选育、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雪梨品质再上新台阶。从单一的“施家梨”到“苍梨5-51”“苍梨6-2”“翠雪”等六大新品种,四川苍溪梨研究所已收集品种资源209个,延伸种植品种30余个,每年6月至10月,雪梨鲜果应季上市,亩收益可达0.6万至0.8万元。研究所所长刘廷军透露,品种选育不断突破,“苍梨07-7-1”早熟新品系正处中试阶段,不日将全面推广。
图为苍溪县环嘉陵江特色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带。张文忠 摄
新品种的推广,加速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化、可持续化迈进。如今,苍溪雪梨已踏上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全县建有百亩梨产业园150余个,千亩产业园40余个,培育专合社、家庭农场近200个,种植农户达8.5万户,种植面积16.5万亩,年产量稳定在12.5万吨以上,综合产值高达28亿元。
品牌化之路亦蹄疾步稳。苍溪雪梨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品牌推广与市场拓展,从地方特产跃升为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明星产品。2008年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5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2018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2021年,“苍溪雪梨”品牌价值高达11.01亿元,荣登农业农村部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百强榜。
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苍溪县亦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打造“环嘉陵江特色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带”,推行绿色种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有机种植技术,力求产量与生态双赢。同时,利用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破解丘陵山区地少难题,既守住了耕地红线,又实现了农民增收,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苍溪县还依托梨文化博览园、云峰狮岭、浙水山水、元坝文观等地,举办梨园旅游、梨文化节等活动,将雪梨产业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雪梨附加值,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姚汶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