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3月20日,我们迎来“春分”节气。春分,是燕子归来时的青绿细柳,是东风吹拂下的桃红李白,是细如毛的春雨,是绿如蓝的春江,是草长莺飞,也是“千花百卉争明媚”。
包括春分在内的“二分二至”,是中国古代最早确定的节气之一。作为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春分历来很受重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春分平分昼夜、寒暑的特性,也于微妙处传达出平衡妥帖之意。“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多,气温逐渐升高。阳光和煦、惠风和畅、细雨霏霏,万事万物皆已褪去寒意,一切都恰到好处。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玄鸟即燕子,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可谓春天的最佳使者。自古以来,人们就乐于让燕子在自家房屋前筑巢,并视之为吉祥、福气的象征;“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古人认为,阴阳相薄为雷,雷为振,为阳气之声,春分后出地发声,秋分后入地无声,故有“雷乃发声”之说;而闪电这种因冷暖空气激烈碰撞而产生的天气现象,要等春分第三候才能看到。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分“三候”中,每一候都有对应花卉绽蕾开放:一候海棠花开,二候梨花绽放,三候木兰葳蕤。
“日月阴阳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春分时节的民俗活动丰富有趣,立蛋、放风筝、吃春菜、酿美酒、吃太阳糕、赶分社、品春茶、送春牛……人们努力捕捉春天的气息,不辜负这大好春光。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天,择一枚新鲜鸡蛋,想办法让它竖在桌子上,竖立不倒即为成功。古人认为,竖起来的鸡蛋有“立刻”“马上”的意思,寓意好运很快会来到;春分也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祈福驱邪,如今人们放风筝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有利于调节心情;春分要吃“春菜”,春菜据说是一种野苋菜,与鱼片一同入汤,称为“春汤”,民谚说:“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北京、天津、山东、浙江等地有春分酿酒的习俗,春分时节地气贯通,此日酿酒,取春分“天地均平”之意境,因均衡调和,方可得佳酿,有诗云“春分催酿酒,燕至得开堂”;古时,皇帝会在春分之日去日坛祭日,而民间会在春分这天做太阳糕,表达对太阳的感恩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湖南安仁,民众会在每年春分、社日期间,举办祭神农、祈谷丰、兴药市的节令文化活动。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时,气温回升,春管、春耕、春种正当时。农谚有云“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在北方,小麦绿意正浓,需及时春灌施肥;在南方,早稻育秧正当其时。此时,在广袤的田野上,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从南向北徐徐展开,田野之间满是辛勤的身影。
“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春分时,人间春色恰到好处。在这个明媚的仲春时节,不妨去郊游踏青,与春风相遇,与百花邂逅。愿你怀揣希望,不负春光,让平凡的日子沾染上春的色彩和香气,努力在好时节活出最美好的模样。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现芳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