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宁河:麋鹿归乡筑巢记 生态振兴谱新篇

2025-03-21 15:37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唐亚华 作者:缪翼 林单丹

这是一个普通清晨,却又是七里海不凡的一个春季。日前,江苏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58头麋鹿跨越800公里,在16小时长途跋涉后抵达天津七里海湿地。这场跨越千里的“物种归乡”行动,不仅标志着七里海湿地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更奏响了宁河区生态振兴与乡村振兴协奏曲的强音。

在七里海湿地古海岸遗址博物馆内,沉睡千年的麋鹿角化石静静地述说着历史。自2011年首批10头麋鹿“先遣队”回归以来,这片古老的湿地通过“十大生态修复工程”重焕生机。如今监测数据显示,湿地内鸟类增至258种、植物达162种,生物多样性较十年前提升40%以上,为此次大规模种群回归奠定生态基础。

“每头入选麋鹿都经过体况、基因等严格筛选。”大丰麋鹿研究所所长解生彬介绍,此次选送的58头成年麋鹿中,5头佩戴GPS项圈用于行为研究。七里海管委会顾问于增会表示,新成员将有效丰富种群基因库,预计年增幼鹿超10头,形成可持续繁衍种群。

在麋鹿放归现场,“七里海湿地麋鹿生态保护基地”正式揭牌。这座承载湿地精灵的基地,正成为宁河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的试验田。数据显示,随着湿地生态持续改善,周边已形成“稻香蟹肥、鹿鸣鹤舞”的立体生态格局,带动周边几十个村庄发展生态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生态家底正转化为发展资本。”宁河区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任绍辉介绍,通过“生态+”模式创新,全区生态旅游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持续提升,“湿地观鸟”“林下经济”等新业态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获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殊荣的宁河区,将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支点。通过建立“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户”协同机制,已形成麋鹿保育、湿地碳汇、生态研学等产业链。让更多农民吃上“生态饭”,走实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双赢之路。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缪翼 林单丹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