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近日在贵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学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三农”领域的党员干部更需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在“三农”领域也取得显著成效,特权思想被逐步破除,为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然而,决胜“十四五”、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艰巨、挑战重重,更需淬炼作风、凝聚人心。
作风建设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征程中,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政策的落实和成效。从耕地保护到种子研发,从农田水利建设到农业科技推广,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一起开展耕地保护宣传,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在种子研发推广中,农业部门的党员干部积极对接科研机构,引进优良品种,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基础。这种务实的作风,让粮食安全的根基更加稳固。在开展学习教育过程中,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以更扎实的作风守护好粮食安全。
作风建设是产业振兴的“助推器”。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作风建设则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积极作为,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一些地方的党员干部亲自参与规划设计,带领群众整治乡村环境,打造特色景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党员干部主动为企业牵线搭桥,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难题,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正是这种积极主动的作风,让乡村产业发展充满活力,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通过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更优良的作风助力产业振兴。
作风建设是乡村治理的“稳定器”。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良好的作风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及时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这种为民服务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在学习教育中,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以更贴心的服务和更过硬的作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方能团结农民创造乡村新奇迹。从优亲厚友到吃拿卡要,这些“微腐败”问题在农村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必须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严肃查处违纪行为,让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想农民之所想,行农民之所嘱,赢得农民信任与支持。
以优良作风干事创业,才能在乡村攻坚克难中善作善成。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征服。广大党员干部要直面农村矛盾问题不回避,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勇挑重担。例如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敢于啃“硬骨头”,闯出乡村发展新路子。
“三农”干部要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党风,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将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三农”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力量、不懈奋斗。
作者:邓俐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