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协办的“春行田野”2025年媒体采风活动在成都启动。记者跟随采风团走进位于成都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在盛开的五彩油菜花海中,感受四川种业高地的春日脉动。
天府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四川种质资源中心库伫立在五彩油菜花海旁。
近年来,天府现代种业园锚定西南种业“硅谷”这一目标不断发力,勇挑川种振兴重任,跻身国家首批、西南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之列,亦是四川省“1+1+N”现代种业发展核心园区。
去年10月20日,全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下称“中心库”)正式启用,标志着天府现代种业园再添“引擎”。中心库种质资源年保存能力达188.4万份(剂),可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52.4万份,畜禽种质资源105万剂,水产种质资源26万剂,食用菌资源5万份,可满足四川未来30-50年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保存的需求,堪称种业的“诺亚方舟”。
“不久前中心库又迎来了不少小麦种子。”中心库工作人员苏国钊介绍,目前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干燥分装工作,随后将开展发芽测试,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将种子装瓶、录入信息,生成专属二维码后正式入库。
走进中心库二楼,自动中期库和自动长期库的橱窗内,智能机械臂正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它们能够精准识别存放种质资源的贮存箱条形码,然后将其移送至库内存放。“种子的科学储存过程可谓环环相扣,从采集、干燥、鉴定、检测到储存,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苏国钊说,处理好的种子会根据不同的保存需求,被分别送往中期库或长期库。这里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管理,中期库在-4℃环境中保存,计划保存20年;而长期库则在-20℃低温下保存,计划保存长达50年。
据悉,“存、析、用”,是中心库运行的三大核心功能。“存”,即通过“双保险”机制保护梯田红米、甲着小麦等西南特色资源;“析”,即聚焦对种质资源基因的鉴定、挖掘和分析;“用”,即利用有益基因育成新品种,改良品种,推动育种成果产业化,形成从资源保护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为西南地区种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中心库作为四川种业创新的基础性平台,必将对四川以及西南地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现代种业育种创新、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产生积极影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姚汶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