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助力乡村振兴 提升信用工程”及整村授信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以来,山西临县农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化“网格授信”,赋能“供应链金融”,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方面持续发力,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农村居民整体收入。
深化网格授信工程
近年来,临县农商银行坚持经营本质,走“支农”“支小”普惠金融路线,通过薪酬改革、经营转型进一步深化网格授信工程。
该行利用科技系统强力支撑,充分发挥全员营销系统数字化优势,组建百人客户经理“农商快办”队伍,利用“电子网格地图”,实时录入包片客户经理走访客户信息,进一步完善客户、客群标签,不仅提高营销的数据质量和信息分析应用水平,更精准定位营销痛点、抓取信息需求,实现标准管理、精准营销,有力支撑业绩提升;创新信贷产品实现精准推广,围绕打造“小而美”的“零售银行”目标,依据“网格化”营销实践,推广线上、线下办贷模式,创新“助农兴商贷”“创业担保贷”“公薪贷”等多种信贷产品,精准匹配客户需求,持续加大投放规模,保障“网格化”营销富有成效。截至3月中旬,该行累计在网格内发放贷款600户、金额1.4亿元。
该行充分发挥“背包精神”,各网点依托整村授信推进会的开展在责任网格内深入田间地头、政府社区,建立持久的维护关系,加强服务闭环。班子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该行带头深入市场、社区、周边商户,形成“班子+包片部室+一线全员”营销模式。包联支行组织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能人大户、涉农小微企业,加强与县农业农村局、政务大厅、乡村振兴局沟通对接,以整村授信会形式,集中收集目标客群金融需求,实行利率“一事一议”,切实解决客户贷款难题。同时,该行制定有效的营销措施,不断提升客户增量及产品覆盖面,实现“点、链、网”三维全面拓展。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创建网格621个,其中村落网格595个,城内网格26个。
赋能供应链金融
该行出台供应链融资业务管理办法,对辖内形成行业链的产业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班子成员带头“访百企”“进万户”,对照市委、市政府“985”重点产业链企业名单进行走访调研。同时,该行立足国家大政策、大环境的制高点,高管人员以身示范积极对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涉农相关部门,宣讲整村授信政策,通过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全面掌握重点企业及相关上下游供应链农户资金需求。如班子成员带头加强与“青塘粽子”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园区沟通联动,主动挖掘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需求,针对其上下游的粽叶、稻米、黍米、蜜枣、马莲的种植加工及收购给予多元化资金支持,打通特色产业供应链上下游购销渠道,帮助村民增收。其次是用好用活旅游胜区名片,该行充分利用政府打造“一心两带”沿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的热潮,对集居住、度假、养生、保健、文化于一体的碛口古镇景区内企业提供上门金融服务,进一步延伸挖掘拓展其行业客群。
创新整村授信工程
该行持续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选择有产业基础,村“两委”配合程度高的信用村,开展“小额度、广覆盖、纯信用”的授信服务,着力提高授信转化率,形成多层次、全覆盖、高效率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体系。
各支行结合自身片区划分实际,联动村“两委”、街道办事处,积极申报信用社区、信用街道、信用小区、信用市场等信用主体创建,在各大商超、市场、社区、居民楼集中地区布放“农商快办 美好相伴”“吕梁山上百姓银行”等广告标语,布放包片客户经理照片及线上联系方式,24小时宣传金融服务,让有金融需求的客户第一时间就想到农商银行,找到客户经理。
该行将信用主体创建与网格授信、“问需于民 送贷上门”专项活动相结合,出台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信用主体创建目标名单时间、创建过程进度要求、创建达标奖励等。同时实行按件计价,上不封顶,各支行组织全员利用网格集中授信周边村落居民,以地方百姓喜闻乐见的“临县秧歌”“三弦说书”等文艺宣传方式进一步吸引潜在客群,起到示范带动效应,争取做到每周覆盖一个村、每月覆盖一个乡镇、每季覆盖一个大型社区、每年覆盖全县客群,向存量和增量要效益,真正让符合条件的百姓办理贷款如存款一样方便。
临县农商银行坚持经营本质,围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做好支农惠民大文章,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争做百姓认可、监管放心、员工满意的“吕梁山百姓银行”,争做践行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排头兵”。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