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宁农商银行第一季度投放贷款103亿元 全力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4-15 16:35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吴叶琪 作者:陈醇 陈启真

今年第一季度,湖北咸宁农商银行勇挑地方银行大梁,全力投身于产业倍增目标的实现,以诚挚之心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累计投放各类贷款103亿元,贷款余额净增29.93亿元,新增贷款客户7377户,贷款客户总数达到14.46万户。同时,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68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521亿元,存贷款规模在全市银行业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1亿元,占据全市银行业的半壁江山。此外,该行缴纳税款87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300万元,增幅高达97.7%。

早春行动:精准发力,助力经济提速

在湖北省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早春行”咸宁推进会现场,咸宁农商银行展区前人潮涌动。该行工作人员采用“政策解读+案例演示+产品体验”的创新模式,生动展示了“人才贷”“好企贷”“产业集中贷”“成长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活动期间,湖北省农信联社理事长冯春亲临现场视察指导,为活动增添了一份热度。

为精准匹配地方发展需求,咸宁农商银行提前三个月精心筹备“早春行”活动。该行领导班子成员分片负责,走访各级政府,搭建起“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联席机制,并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精心绘制金融服务图谱。同时,该行积极开展“六访六增”活动,组建113支金融“走访小队”,深入小微企业聚集区、开发区、商圈、社区等地,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调研”双管齐下的方式,广泛收集4437家企业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制订涵盖13个重点领域的专项服务方案。

在全市农商银行“早春行”活动期间,共有242家企业获得集中授信,授信金额达24.5亿元。这些资金如同汩汩清泉,迅速流向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例如,赤壁高新区的某新能源企业获得5000万元专项贷款后,计划新增两条智能化生产线;崇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30家家庭农场借助“乡村振兴贷”扩大种植规模,预计将带动周边农户增收20%以上。

财政筑基:强化金融服务,激活区域发展动能

清明小长假,咸安区龙潭里景区热闹非凡,赏花灯、看快闪舞蹈等精彩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作为咸宁市首个大型仿古园林建筑,龙潭里景区占地56亩,其背后离不开咸宁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该行累计为龙潭里建设项目发放贷款1亿元,这只是其助力大财政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的一个生动案例。

自湖北省开展大财政体系建设以来,咸宁农商银行迅速响应,出台《服务大财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大财政体系建设,该行聚焦重点项目和国有企业两大关键着力点,设立专项额度,实施专项考核,全力做好地方金融服务工作。

针对涉及湖北大财政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如涉农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绿色发展、文旅资源开发以及产业升级与发展等领域,该行积极适配信贷产品,优化担保方式,灵活制定利率,力求为项目提供优质、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其中,通城县中医医院成功获得该行3000万元授信额度,这一标志性事件,彰显了农商银行在助力大财政体系建设、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深化以及提升国有资本效能方面所迈出的坚实步伐。

在服务辖内国有企业方面,咸宁农商银行党委班子成员亲自挂帅担任客户经理,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财政、发改等部门汇报工作,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结合当地国有“三资”“一账一表”,该行成立专业团队,深入摸排辖内盘活项目,积极助力企业“三资”盘活。同时,该行辖内113家支行的工作人员对公立医院、学校及省属国有企业在辖内的分公司、子公司进行全面走访,详细了解其经营及融资需求。对于在咸宁农商银行有贷款余额的企业,该行逐一协调恢复至两年内最高额度;对于尚未建立信贷联系但有融资意向的企业,严格对照信贷制度进行梳理,符合条件的及时上门持续对接,确保做到摸排“无遗漏”,对接“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农商银行已发放专项贷款6.38亿元,并接入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开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账户127个。

科创护航:创新金融服务,点燃企业创新引擎

在赤壁市万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无人矿车的生产工作,首批“赤壁制造”的智能无人矿车即将亮相市场。该公司技术总监周默看到赤壁农商银行大桥支行的工作人员时,满脸笑意地迎了上去,感激地说道:“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是农商银行及时送来了服务和资金,帮我们渡过了难关。”

作为一家拥有12项发明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赤壁市万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因承接订单需要扩大产能,急需补充流动资金。赤壁农商银行通过分析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等数据,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积分评价体系,迅速为企业提供了500万元纯信用授信。

为大力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咸宁农商银行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决策部署,为每家企业量身定制“科技小巨人”金融服务方案。该行主动对接政府部门,与省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市担保集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咸安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签订合作协议,加大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小微企业的增信降率服务力度;同时,加强科技企业信贷模型建设,推广“创新企业积分贷”“科技人才积分贷”等产品,并创新推出最高可贷1000万元、免抵押信用方式的“好企贷”,有效疏通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堵点。截至目前,全市农商银行已为106家科创企业发放5.17亿元贷款。

产业升级:聚焦“5+4”体系,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走进湖北硕东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数十台尖端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高端金属、塑料结构件与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工序,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企业总经理钟总感慨地说:“企业就像破土而出的新苗,农商银行的支持就如同第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成长。”

作为通城县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补链强链标杆企业,湖北硕东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进入试投产阶段。由于运营初期资金流转困难,企业发展一度受阻。咸宁农商银行迅速开启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绿色通道”,仅用3天就完成了700万元贷款的发放,为企业节省了26.6万元的融资成本。

咸宁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全面对接大健康、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型建材、文化旅游等五大突破性优势产业,积极融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等四大新兴特色产业及其上下游企业;以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大对产业链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助力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

该行还推行“三个一”工作法,即获取融资清单后1天安排走访、1人全流程跟进、1天内反馈授信结果,真正做到走访一批、对接一批、申报一批、支持一批,确保上门走访率和有效融资需求满足率均达到100%;同时,根据各产业企业特点,在担保方式上大胆创新突破,在风险把控上给予更大的容忍度,在融资规模上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乡村振兴:整村授信赋能,助力农村经济繁荣

近日,在咸安区大幕乡双垅村经营竹加工厂的马老板收到咸宁农商银行发放的100万元贷款资金时难掩喜悦之情:“这几个月正是采伐竹子的黄金时期,可下游货款却一直没到账,我正为筹钱收竹子发愁呢,农商银行就上门帮忙了,真是‘及时雨’啊!”

双垅村海拔460米,拥有1.8万亩楠竹,是典型的林区偏远村。马老板在村里经营竹加工产业已有四年,不仅带动了当地十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促进了竹林种植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咸宁农商银行始终坚守“三农”阵地,以更高的站位融入乡村全面振兴大局,助力桂花经济、竹海经济、茶旅融合等特色产业链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运用“科技金融”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三农”高质量发展贡献农商力量。

该行在全市305个村持续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市县及乡镇政府认证“金融村官”306名,在咸安区建设整村授信示范村40个。截至目前,该行已为33.31万户农村家庭建立信用档案,预授信26.68万户,签约5.43万户,累计发放贷款23.41亿元;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7713户、金额79.85亿元。

此外,该行积极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与香城供应链公司、桂乡宁居供应链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金融合作。对香城供应链公司首批推荐的14家重点企业,当天即进行全面走访,并已发放贷款1038万元;针对桂乡宁居的1300户民宿,专门开发“民宿贷”产品,预授信额度高达5亿元。

智慧场景:科技赋能,实现校园民生共融

在咸安区横沟桥镇初级中学食堂里,学生小李兴奋地说:“以前总担心忘带饭卡吃不上饭,现在刷个脸就能搞定,太方便啦!”

去年,省纪委全面推进“数字食堂”智慧平台建设。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咸宁农商银行迅速响应,率先启动中小学“数字食堂”项目,并将其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在该行的全力协助下,全市240余所中小学配备了1600余台刷脸刷卡一体机和271台电子秤,成功构建起智能集约、协同高效的校园餐饮现代化管理体系。

自项目实施以来,“数字食堂”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学生小王开心地分享道:“现在吃饭排队时间短了,食堂的饭菜种类也变多了,每天都能吃到爱吃的菜。”家长赵先生也感慨道:“现在能自动从农商银行的卡上扣款,不用担心孩子没钱吃饭,通过小程序还能随时了解孩子的用餐情况,真的太省心了。”

咸宁农商银行不仅专注于科技赋能校园餐饮,还关注教师和家长的金融需求,专门开发了“家长贷”“园丁贷”等信贷产品。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向17万学生家长每户授信10万元,向教师每户授信30万元,目前已发放贷款360户、金额4900万元。

集中发展:聚焦城镇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咸安区御龙花园小区,王先生仅用10分钟就成功申请到8万元“家梯贷”。他激动地说:“在老房子住久了,有感情,不想卖,但没有电梯实在不方便。多亏了农商银行的支持,让我们普通家庭也有能力装电梯了。”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咸宁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与咸宁农商银行签订加装电梯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家梯贷”,形成了“财政补一点、银行贷一点、居民出一点”的筹资模式,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筹资难题。“家梯贷”是一款纯信用贷款产品,最高额度可达10万元,贷款年限长达3年,支持线上申请,操作十分简便。

在农商银行的资金助力下,偏远乡村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村民们高兴地说:“以前出行困难,现在路修好了,农产品能顺利运出去卖,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有了农商银行的支持,创业更有信心了!”在外务工的王某在该行创业贴息贷的帮助下,回到家乡开了一家便利店,既能照顾家人,又有不错的收入。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咸宁农商银行围绕新市民群体在创业、就业、消费、住房、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多元需求,聚焦基础设施升级、产业转型、民生改善三大领域,组织113个营业网点、1700多名员工开展“六访六增”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城镇建设添砖加瓦。该行按照上门走访率100%、有效需求满足率100%的标准,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3.37万户,累放贷款1.46万户、金额95亿元,有力推动了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

产品创新:优化链式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初春时节,崇阳县锦绍家庭农场蒋老板的雷竹种植基地里一片忙碌,村民们熟练地挖笋、去泥、分拣、装车。蒋老板喜笑颜开地说:“春节前,我的雷竹笋抢先上市,每斤能卖30多块钱,照这形势,今年每亩收入能超2万元!”

雷竹是崇阳县的重点特色产业,种植总面积近6万亩。雷竹笋年产值过亿元,畅销全国。咸宁农商银行深度参与当地农业产业链延伸,探索出“N+1+N”链式金融服务模式,为雷竹种植、加工、文旅行业及上下游客户累计发放贷款8947万元,助力崇阳县打造“华中雷竹大县”。

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咸宁农商银行长安支行了解到咸宁市松玉机电有限公司的资金需求后,迅速为其发放500万元“农情倍增贷”,专项支持企业购置机械设备,推动车间智能化升级。资金注入后,企业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同比增长30%。

咸宁农商银行持续在信贷产品上发力创新,成立产品研发团队,细分客户群体,创新开发“好企贷”“产业集中贷”“设备贷”“成长贷”“焕新贷”“农情倍增贷”“微超贷”等13个特色产品;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模式,以“精准滴灌+量身定制”为切入点,服务“5+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秉持“一个产品服务一类客户”的理念,打造全周期金融服务链,助力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第一季度,该行创新金融产品服务1500户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0亿元。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