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的招牌“红底变绿”,殡葬店“蓝牌改灰”,甚至镇儿童医院门口代表救死扶伤的红十字都被刷成绿色。近期,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上演的“招牌换色”闹剧实在荒唐,更是将当地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的权力任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值得深刻反思。
商铺招牌作为一种广告性标识,是消费者识别商家的重要依据,更是商家品牌形象的重要资产。按照规定,招牌只要不触碰法律法规红线,不违反公序良俗,商家具有经营自主权,样式可以自己说了算。在三河市的“招牌换色”事件中,虽然当地城管部门仅以口头形式通知改色,后又表示“如果(商户)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自愿改回原颜色”。但从实际情况看,众多商户在接到通知后的短短两三天内,便纷纷无奈地选择更换招牌。在此过程中,商户们不仅没有得到任何补贴,还要自掏腰包承担费用,造成的营业损失更是无处说理,这更加凸显出当地政府在城市治理工作中的随意性,尽显“权力的傲慢”。
追求街道景观的美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本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但应该明确,优化城市形象的前提是科学且遵循客观规律的整体规划。在各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当下,众多地方的成功实践证明,城市治理的成功要义,绝非颐指气使、“一刀切”式的粗暴管理,而是认真倾听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和建议,不断加强服务能力,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城市治理的最高境界,不是用尺子和色卡丈量出的“完美”,而是让每个个体在规则的框架内自由生长。唯有以共建共享代替权力主导,才能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容器。
当前,“招牌换色”的闹剧落下帷幕,当地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作出免职处理,并表示将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我们期待着各地以此为鉴,为各类市场主体持续营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便利的发展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商业活力、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陈彦宇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