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的一天,清晨五点半,天还未亮透,77岁的李台清已扛着锄头走向田埂。这位老农民和家人种了一百余亩地,但他放下锄头,又拿起笔头,用画笔书写着关于热爱与坚持的传奇。
李台清是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白沙镇李山村人,读小学时就喜欢看小人书、连环画,对绘画有种天生的喜爱,自己也学着写写画画。“那个时候,家中所有的纸、本子都被我拿来写字和画画了。”李台清说。后来因为家庭贫困,他没有继续求学,一直在家务农,就把这种热爱埋藏在心底。
随着年龄增大,农村生活条件好了,李台清在50岁时又重拾起画画的兴趣爱好。他买来各种画笔、纸、颜料等,家里日常用的盘子成了调色盘,只要农活干完了,就利用空闲时间练习绘画。为了方便画画,他找人制作了一个铁质画架,用旧木板自制画板,没有条件专业学习,李台清就看电视、报纸上的别人画作,通过临摹来学习,一点一点地揣摩,慢慢地提高绘画的水平。“干完农活很累,画起画来就不感觉到累,画完了心情还舒服,下雨天不下地的时候,就是个好机会,就在家里画一天。”老人笑容里带着泥土的质朴。
凭着自己喜欢,李台清坚持绘画近30年。他从书柜里抱出这些年的画作,有的时间久了已经发黄,但毛笔勾勒的人物栩栩如生、山峰依然清晰。“您看这荷花花瓣的渐变,是一点点晕开的。”他指着新作《荷花盛开》,眼底闪着孩童般的光。
“现在日子好了,农民也要追求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会一直画下去,把美丽新农村的变化画下来。”在乡亲们眼中,李台清画得很好,有亲朋好友的新房落成或儿子结婚,就想请他画几幅画挂在家中,他总是欣然答应,也不收分文。在李山村农户墙面,包含孝道、礼仪、家风、廉洁等内容的多彩主题墙绘,成为传播乡风文明的载体。这些都是李台清前几年在村里邀请下绘制的,当时非常认真,有时还跪在地上绘制墙画。村里买来颜料,准备给他一点费用,他一分钱都没有要。“发挥自己的专长,用画笔为村里作点贡献,又弘扬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何乐而不为呢。”李台清说。
无独有偶,在距离李山村40公里的孝昌县卫店镇饶河村,79岁的饶金安在家中办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绘画展,展出的都是他近30年精心创作70多幅绘画作品。饶金安自50岁起,便开始自学绘画,对中国画有执着的追求,每日除了下地劳作,其余时间全部倾情投入绘画创作,这些年从未间断。他以乡村山水、农家物事为主题,用画笔描绘乡村的独特气息。“乡村气息浓厚,这些画里的鸟和虾都活了!”一位参观画展的村民赞叹。饶金安的绘画作品,题材丰富,有山水、花草、虫鱼、鸟类等乡村常见景物。其中13米长的绘画长卷“记忆中的花园”,凝聚了心血,这是他根据老照片和记忆再现孝昌1993年建县前的老花园情景,历时一个月才完成,生动展现了建县以来城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承载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绘画是自己唯一的爱好,劳作之余、茶余饭后都会把自己的感想创作成画作,绘画早就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饶金安说。
一手荷锄耕田,生活幸福美满;一手执笔丹青,绘就和美乡村。热爱可抵岁月长,生命的热忱不会被年龄定义。孝昌籍的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佑天对家乡两位“农民画家”的作品点评道:“老农民能够坚持绘画几十年如一日,真的了不起,这些画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以质朴而温润的笔触,勾勒出了孝昌浓郁的生活气息,画里藏着炊烟香、留着农民的汗珠咸。”
作者:高玉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