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科学治沙 荒原变林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岳海兴
早春时节,地处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部的新店林场一片静谧。登上观松塔,一棵棵樟子松四季披绿,风穿林间,飒飒作响。
杜尔伯特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严重风沙干旱区,是全国 90 个完整沙区县之一。曾经,杜尔伯特县受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风沙影响,生态环境逐年变差,耕地、草原沙化严重,县内形成了八大沙地和两大荒坡,风沙直入县城腹地。20世纪 50 年代起,杜尔伯特县以新店林场为起点,带动全县开启了科学治沙的艰辛探索。
新店林场建于1958年2月,建场初期,这里土地荒芜、尘沙飞扬。当地人为此编写了一首打油诗:新店大沙窝,旱天沙误车,种地不打粮,栽树难成活。风沙之害,由此可见一斑。
建场初期,举步维艰。经营发展缺少科学规划,造林造不活,沙岗依然是沙岗,飞沙依然是飞沙。新店林场的沙地到底能不能长树?到底能长什么树?这是当时摆在造林人眼前的难题。如何造林?种下的树苗怎么才能成活?一系列的问号都找不到答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据回忆,当时林场有一名叫白兴洲的技术员,提出了采取压干造林方式进行栽树,按照这种方式栽种了将近1000棵杨树,所有的杨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成活率达到了98%。
以此为基础,林场的造林人继续探索和研究各种造林方案,大力开展林种试验,积极引进樟子松,寻找发展经济林的出路。林场发明幼林联合除草机、松树防寒机、悬挂植树机、联合起苗犁等机械装备,研究创造的“条状整地”法减少了风沙的危害,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此项成果在全国推广,并被编入林业中等专业教科书中。
目前,新店林场经营面积19.7万亩,人工林面积 14.6 万亩,其中樟子松面积 5.4万亩,是黑龙江省西部最大的沙地樟子松林。几代新店人履行“为大庆油田和省城哈尔滨阻风沙”的神圣使命,甘于奉献,在一片荒漠中建成了茫茫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筑起绿色生态屏障,区域及周边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黄岗沙丘变成了苍翠林海,“黄沙扑面、沙路难行、沙逼人退”的状况彻底改变,新店林场涅槃重生。
新店林场的成功,大大增强了全县造林治沙的信心,坚定了造林绿化的决心。特别是“三北”工程实施后,杜尔伯特县以营造农田防护林、草原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为重点,综合采取“封、造、补、改”等多种治理模式,拉开了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序幕,全县上下以流动、半流动沙地为重点,在沙丘上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 11.51 万亩,其中更新造林6.11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达到 126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6%,林木总蓄积量达到 956 万立方米,年大风天数10天,扬沙日数0天,空气质量全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在330天以上。
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全县粮食平均亩产由“三北”四期工程前的每亩481 斤提高到现在的 899 斤,草原平均产草量由每亩80公斤提高到现在140公斤。
近年来,杜尔伯特县秉承“先抓大保护、再搞小开发”的战略思路,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三北”工程、草原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治理、生态补水等项目建设为依托,强力推进县域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持续收获“生态红利”。116 万亩湿地、168 万亩草原和 126 万亩平原森林,该县活用丰富的资源构建旅游景观,建成了景区景点25个,近五年接待游客 1019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亿元。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