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林下生“金”,浙江宁波桕坑村铺就“银杏黄精”共富路

2025-04-24 15:39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暴佳然 作者:方堃 景士杰 郑景怀

四月春深,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桕坑村的千亩银杏林里,一垄垄黄精苗在斑驳阳光下舒展新叶。这片通过“剡溪源”区域党建联建打造的“林药共生”基地,正以“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将“绿叶子”变成“金票子”,走出生态致富新路径。

“过去守着林地没出路,如今银杏林成了‘聚宝盆’。”桕坑村党总支书记陈超强蹲在黄精垄间介绍。2021年依托“剡溪源”党建联建机制,村党总支牵线宝亿农业公司,首创“上层银杏固土、中层黄精生金、下层保水保湿”立体种植模式。三年间,黄精种植从最初试验田扩展至东岙村、西岙村等联建单位,形成跨村域370亩“林下经济带”。

数据显示,黄精亩产可达1000斤至2000斤,按市价10元/斤计算,亩均收益超万元。通过党建联建平台,基地与福建承天药业签订“订单农业+技术托管”协议,构建“种植-加工-销售”闭环。“企业派驻技术团队驻点,统一提供种苗肥料,保底收购鲜品,同时开发黄精茶、饼干等深加工产品。”宝亿农业经理宋燕娜表示,技术、销路“双保险”让产业根基更稳。

在银杏林深处,党员先锋队正为黄精苗搭建遮阳网。务工村民陈华定算起增收账:“除草每天200元工钱,加上土地流转金,一年增收几万元,比外出打工强。”目前该模式已带动周边3个行政村200余农户,常年雇佣村民日均工资达200元。

随着“桕坑经验”通过党建联建机制辐射,种植版图已扩展至区水蜜桃研究所等地。新翻的泥土间,孕育着两年后的丰收。这片“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土地,用亩产万元的经济效益,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让“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共富图景在浙东丘陵渐次铺展。

作者:景士杰 郑景怀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方堃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