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以“行理小路,游理想城”为主题的2025理小路春启&环保公益行动在理县举行。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享有“四川版独库公路”美誉的“理小路”将于5月1日正式启游。这条自今年1月4日起首次实施冬季管制(即在冬季期间禁止所有车辆通行)的生态公路,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即将迎来全面复苏。
图为2025理小路春启&环保公益行动现场。
作为阿坝州“快进慢游”全域旅游环线的关键工程,“理小路”从理县朴头镇延伸至小金县结斯沟,95公里的蜿蜒天路从海拔2000-3600米的高原生态带穿过,串起雪山草甸、溪流湖泊、森林花海、冰川河谷的绝世风光,更激活了沿线沉睡的发展潜能。
自2024年6月试运营以来,“理小路”以日均2000台次、国庆单日峰值2.1万台次的车流数据,彰显了川西高原“云端公路”的独特魅力。它不仅将毕棚沟与四姑娘山两大景区之间的车程从5小时缩短至1.5小时,还促进了沿线民宿入住率提升42%、农特产品销售额增长65%,成为川西高原“交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黄金纽带。
图为“理小路”沿途的雪山美景。理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春启”活动现场,25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理小路2025“雪山先锋”领航人及4家车企代表成为首批进入“理小路”的自驾爱好者团队深度体验“理小路”的绝美风光。其中,驾驶着吉利icon的28岁理县小伙林彬才,难掩内心的雀跃。他扎根家乡多年,是“公路咖啡”的主理人。谈及理小路,他满是感慨:“理小路开通后,对我们本地各行各业的带动作用堪称卓越。就我个人而言,月收入从七千涨到了过万,如今每天都能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自驾游客。”他的故事正是“理小路”辐射效应的生动注脚——道路贯通不仅缩短了220公里的绕行距离,更打开了沿线百姓的致富空间。
55岁的甘堡藏寨村民东布巴尔的蜕变,更是理小路带动效应的有力见证。12年前,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和众多村民一道,从传统农户转型为农家乐、民宿经营者。然而,甘堡藏寨的旅游旺季局限于夏季,游客如潮水般涌来又退去,村寨便收入不稳定。去年“理小路”开通后,即便是在旅游淡季,藏寨里依然能见到不少游客的身影。稳定的客源让收入有了坚实保障,东布巴尔的生意愈发红火,年收入跃升至30万元。如今,甘堡藏寨全员参与的文旅产业正重塑着古老村寨的经济版图。
图为“理小路”沿途的多样美景。理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理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文丽介绍:“对于从成都出发的游客来说,在游览理小路的途中,还能顺路打卡理县重点打造的桃坪羌寨、甘堡藏寨等景点,这无疑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为进一步丰富理小路的沿途业态,当地政府精心规划,在沿线增设了2个生态厕所和14个特色木屋。这些设施不仅保障了游客的舒适体验,更为当地村民搭建了一个绝佳的农特产品展销平台,实现了旅游发展与村民增收的双赢。
沿着“理小路”这条生态廊道望向理县,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桃坪羌寨、“博巴森根・屯兵故里”甘堡藏寨等文化地标如璀璨明珠般依次呈现。理县作为阿坝州“自驾之州”战略的先行示范区,正依托“理小路”生态文化走廊,着力打造川西首个“自驾+生态+产业”融合标杆,整合古尔沟温泉、孟屯河谷等旅游资源,构建“可看、可玩、可传播”的文旅IP矩阵。
“我们既要守护好冰川花海的生态本底,更要让沿途百姓共享发展红利。”王文丽表示。未来,理县将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深度整合交旅、文旅、农旅、体旅资源,加强与各类品牌合作方的互动交流,在这条生态走廊上持续释放“自驾+生态+产业”的叠加效应,为川西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创新样本。
随着“五一”旅游旺季的到来,“理小路”的柏油路面再次跃动起生机。从雪山脚下的咖啡车到藏寨新居的民宿群,从云端观景到特产市集,这条雪山公路正书写着交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作者:姚汶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