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想过自己能从一名困于家庭琐事的农村妇女,成为被客户信赖、能独当一面的专业育儿嫂。”河北高邑县的王玉芬于2016年参加了爱心月嫂培训项目,目前已在北京从事育儿嫂工作近10年,不仅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更找到了人生价值与尊严。在王玉芬的带动下,已有3位同乡女性陆续报名参加了爱心月嫂培训项目,其中2人已在北京上岗,1人回到当地做月嫂,月收入均超过6000元。
同样,来自山西省忻州市的李俏先,2019年从爱心月嫂项目结业后,回到家乡创办了家政服务公司,不仅带动更多忻州农村妇女掌握专业技能,也为区域家政服务专业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出,农村妇幼保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需通过“技能赋能+健康干预”双路径,解决乡村女性就业困境与儿童发展滞后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和家政供需市场的转型升级。由荷兰皇家菲仕兰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北京富平学校举办的“赋能她力量,‘菲’跃新未来——‘爱心月嫂’项目”在第10年度也将迎来全新升级。在更好赋能女性就业基础上,推动科学育婴和儿童营养知识的普及,形成可持续的健康支持网络,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过去十年间,爱心月嫂项目悄然播撒的种子,已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结出累累硕果。报告中显示菲仕兰爱心月嫂项目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赞誉,对项目的课程和提供的就业服务给予了非常高的评分。报告指出,菲仕兰爱心月嫂项目建立了有效的“需求精准对接+全流程赋能+社会各方优势资源深度融合”模式,改善了乡村困境女性及其家庭的生活。同时指出,经过科学、专业培训的爱心月嫂进入家庭服务行业,提高了孕妇照料及母婴护理的专业化水平和标准,有效缓解了城市家庭的需求压力,实现城乡链接与双向共赢。爱心月嫂项目价值凸显,项目与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紧密相连的多重效益尤其显著。
2016年以来,爱心月嫂项目总投入资金超1800万元,已将来自全国29省的3500余名乡村女性培训成为专业的月嫂和育儿嫂,并实现100%安置就业,上岗月收入4500-8000元,在育婴家政行业内树立了典范和标杆。项目还走进了贵州习水、安徽临泉等欠发达地区,形成了“送教进县”的灵活模式,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丁亚冬表示,爱心月嫂项目是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菲仕兰于2016年在脱贫攻坚背景下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十年风雨兼程,硕果累累。在帮助乡村女性增加家庭收入、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更将科学育儿理念向社会传达,持续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和未来。这份成绩的取得,是多方合力的深情书写。
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北京富平学校理事沈东曙指出,过去十年,菲仕兰“爱心月嫂”项目不仅是一项技能培训工程,更是一场关于“改变命运”的温暖行动。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学员从家庭主妇成长为职业女性,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她们不仅用勤劳的双手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更通过传帮带反哺乡邻,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今年,爱心月嫂项目将升级“基础技能+专项提升” 双轨培训模式。基础培训继续为200名零基础的低收入女性开设母婴护理初级培训班,专项提升培训计划为300名母婴照护人员提供催乳、小儿推拿、产后康复专项技能培训,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此外,菲仕兰还进一步整合资源,将消费者服务中提供的“专家视频连线”云咨询服务,向项目学员开放,让医生、专家持续给月嫂学员赋能,帮助她们更专业地应对工作中碰到的母婴照护问题。
菲仕兰中国始终将赋能女性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重要支柱,立足“自然滋养”的企业使命,菲仕兰通过一系列公益行动守护母婴健康,滋养女性的成长与发展。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高级副总裁杨国超表示:“爱心月嫂项目走过了10年,菲仕兰始终坚守本心,赋能乡村女性,助力提升社会科学养育水平。同时,有赖于各方的同心协力、资源融通,项目取得了扎实且丰硕的成果。未来,我们将继续与各方携手,为乡村女性提供更广阔的成长平台,并将这股力量和爱心送入更多社区、更多乡村,影响更多家庭,助力乡村振兴和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作者:何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